第338章 标准答案
书名: 抗清 作者: 傲骨铁心 分类: 穿越

        

        王五不太懂火炮,但知道火炮除了越多越好外,想要让火炮发挥最大威力就必须集中使用。

        因此,不仅下令将炮营所有火炮拉上荆州城墙,更从水营战船上卸了一百多门炮运进城中。

        荆州驻防八旗大老远从燕京带来的几十门炮也被利用起来,连同先前缴获最终安放在荆州城墙上的大小火炮多达五百余门。

        虽然一半以上都是威力不大的小炮,甚至还有很多类似迫击炮的虎蹲炮,以及容易哑火炸膛的“老古董”炮,但如此庞大的火炮数量还是让王五心里感到无比踏实。

        老话讲有粮在手心不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药子这一块也算充裕,至少能撑到年底。

        主要是得益于前番对宜昌、归州、武昌、枝江等地的搜刮,以及当地官员的“孝敬”。

        某日一一巡视各门炮位布防情况的王五,突然叫来炮兵专家王大竹等专业人士,结合这年头火炮的实际特点,大胆提出“预设区”这一概念。

        何为预设区?

        相当于演练时所有火炮朝一个地方射,根据火炮程射远近、弹着点方向再做战术上的调整,从而达到在某个区域“炮击饱合化”效果。

        大白话就是在清军进攻路上划一块地方,让清军傻乎乎的团在那挨轰。

        清军肯定不傻,怎么会如王五愿?

        所以关键在三道壕沟上。

        “炮击饱合化”的前提就是这些看着平平无奇的壕沟。

        为了让清军听话的往一处集中,壕沟被动了手脚。

        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壕沟在不同区域的宽窄是不同的。

        为了尽快通过壕沟,清军绝不会傻乎乎的去填宽的,肯定要捡窄的填。

        一条通道出来,两条通道出来

        一步步的,人潮般的清军如小溪汇入长河一般,最终汇集到了王五给他们提前布置好的“指定区域”。

        哪怕明军没有开花弹,这般密集的饱合式实心弹进攻也让清军吃够了苦头。

        没想到城中叛军火炮打的这么凶的清兵不少慌不择路掉进壕沟,幸运的顶着一身污臭能爬上来,倒霉的直接就叫污水下面竹桩扎的死死。

        不远处荆州城墙上的叛军还在不断炮击,好像药子不要钱似的。

        隆隆巨响听在清军耳中如夺命梵音,听在荆州军民耳中却是欢天喜地。

        王五却是依旧在城楼一动不动拿着千里镜静静观察清军,右腿蹬在栏杆上,脖子上是一根红布条,布条的另一边连着千里镜。

        耳畔是两侧城墙上不断传来的炮击声,很响,很炸耳,但他能承受。

        瞎子万四和哑巴朱三一人用一只手指在替王五堵耳朵眼。

        千里镜中,攻城的清军明显阵脚大乱,隐约看到有绿旗在挥动,可能是指挥官正在重新调整部署。

        刚准备放下千里镜,就见一名刚刚跑出饱合打击区域的清军把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一颗从天而降的炮子直接带走脑袋,无头的身体手持一把长刀尚仍就保留着一股“向我靠拢”的姿势。

        最近個把月荆州这一片没下大雨,因而城外泥土很夯实。

        明军的炮弹砸落地面后,有的顺着地面向前猛嗤,有的则是瞬间弹跳起来如慧星尾巴扫过。

        扫中之人,无一不成烂泥。

        被嗤中的人不是肚穿就是肢断。

        不断坠落的铁(石)弹就这么在清军阵中反复弹跳,每跳一次便是一条乃至多条人命。

        一颗铁球余势未消重重砸在一人高马大的清军脑袋当场镶嵌入内,却是没有从脑中嘣出,而是突兀的与脑袋联成了一体。

        看着像个大头娃娃。

        头重,脚轻,那种。

        一颗铁球不知如何弹跳,竟直接从一清军肚中穿过,瞬间带走所有血肉骨头,露出一个空荡荡的大圆洞“噗哧噗哧”冒着鲜血。

        这清军脚下,红的、黄的、白的、绿的

        什么都有,甚至还有进攻前刚吃下肚的半只鸡。

        空气中甚至还有酒的味道。

        那场面饶是边上几个营兵杀惯了人,见惯了血,也不禁看的干呕不止。

        由于壕沟的限制和“诱导”,进入明军炮击预设区的清军至少有两千人。

        明军的火炮又是在同一时间打响,瞬间就将清军上下给打蒙。

        游击张甲、守备马甲等四名军官当场阵亡,至少七八百营兵伤亡,用于攻城的器械也被明军火炮击毁不少。

        千总刘甲则被炮弹砸断右腿,这会正抱着断腿哀嚎。

        没人顾得上给这位千总大人止血,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半柱香,这位刘千总就会因为失血过多停止哀嚎,结束人生最后的痛苦。

        眼见城中叛军火炮厉害,在后方观战的贝勒董额立即下令己方炮兵还击。

        清军的炮很快也对着荆州城墙不住轰射,不过大部分被仅比城墙矮了丈许的泥墙吸收。

        实心铁弹打在石块垒成的砖墙上必然是轰塌一片,石子飞溅,打在泥堆里却是悄无声息。

        公安、拱极二门也响起了炮声。

        负责公安门的是左营统领田文,负责拱极门的是右营统领赵进忠。

        二人都是王五的“嫡系”。

        战斗开始后,王五根本没有派人去询问战况,因为问什么呢?

        没什么好问的。

        结果无非两个——生与死而矣。

        清军炮击又开始后,王五下令停止安澜门的炮击。

        因为清军及时调整了进军路线,可能意识到先前聚集地有大问题,故而向周围地区分散前进,如此明军再继续向“预设区”炮击就浪费炮弹和药子了。

        “清狗要上来了,你们怕不怕!”

        前方泥墙上传来曹迪威的声音。

        负责泥墙防御的是三百明军士卒和一千青壮,相比荆州城墙,临时抢修的泥墙防御工事并不完善,因而曹迪威的任务只是牵制射杀涌进城墙的清兵,若不支可立即退回城墙,无须在泥墙做无谓牺牲。

        “军爷,要怕的话咱就不进满城了。”

        人群中一个姓胡的屠户回答了曹迪威的问题。

        这个答案也是标准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