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王五的军师
书名: 抗清 作者: 傲骨铁心 分类: 穿越

        

        牛旗释放出来的善意很快就传到了王五这边。

        速度非常快,上午释放的善意,下午王五就收到了。

        没办法,谁让清军对荆州的包围太不严密呢。

        处处漏风的那种。

        就这会,江面上来回不断往城中运粮的船只都是打着明旗,一艘大清的船也没有。

        清军高层显然也意识到了他们对荆州的包围是典型的“围而不死”,只要一日不隔绝荆州的水道活口,岸上的清军围困兵力再多,也拿荆州城没有半点办法。

        因此杰书已经上书燕京要求调遣下游的安庆、九江水师,以及上游的重庆水师前来助战。

        也就是水陆合围。

        折子这会应该已经到了河南境内。

        一旦燕京批准杰书请求,三只水师从各自汛地赶到荆州,那清军对荆州的封锁和围困才能算是实质性的开始。

        不过杰书的信息明显延迟,不知道江西总督张朝璘这会成了救火队长,已经自顾不暇,因此不可能派归江西管辖的九江水师到上游助战。

        能够前来执行封锁的除了更下游的安庆水师,就是上游的重庆水师。

        安庆水师距离较远,又得防着明军东下,且本身实力较弱,故多半无法前来荆州。

        所以燕京最有可能调动的是上游的重庆水师。

        重庆水师其实就是三年前明军在长江唯一的水师部队,由明将谭文、潭弘、谭诣统帅。

        谭文被杀后,这支水师由潭弘、谭诣带领降清,改编为清军重庆水师,归现任四川总兵官谭弘指挥。

        战船数量约有三百多艘,兵力一万余,相比明军的荆州水营实力肯定强的太多。

        不过这支水师再快也得明年开春才能过来,因而开春之前无论是正面强攻还是封锁围困,于清军而言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固山贝勒董额强攻失败以及粮草器械的缺乏,迫使杰书不得不派傅腊塔入城同明军“和谈”,以招降为幌子“哄骗”城中的明军不要乱跑,避免明军流窜增加清军围剿的难度。

        杰书的小算盘,王五这边差不多也是把着其脉——门清的很。

        也有点求之不得。

        因为,他的目的就是拖。

        拖到燕京和昆明都燥起来,拖到一个要吐血,一个要兴奋。

        目前可以确信的是围城部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牛旗的部队不会跟他往死里干。

        牛万程的部队可以说是王五一手帮他组建,除去释放的绿营被俘人员外,他也偷偷给牛万程塞了不少“私货”,也就是将自己信得过的部下当作被俘人员送给牛万程,从而导致牛万程的部队重建后中下层的军官有很多是“卧底”人员。

        这一点,可能牛万程起初没察觉,现在却肯定是心中有数的。

        果然,率部刚抵达,牛旗就乖巧的派人进城向五爷表示亲切慰问,并表忠心。

        来人是之前在巫山曾奉牛旗之命劝降王五的哨官宋恩,如今升了千总。

        听了宋恩转述的牛旗原话后,王五不禁点头道:“你回去对牛旗说,朋友不朋友的主要看表现,表现不好的朋友的就不是,表现好的不是朋友的也是朋友,明白?”

        “嗳?”

        宋恩一脸诧异:五爷说话风格跟牛旗就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差不多。

        让人送走宋恩后,金、钱二位道台现身。

        作为总统兵马大将军府的左右参军,金冠三和钱文涛就任以来不敢说鞠躬尽瘁,也当得起一個兢兢业业了。

        二人如今一个负责军队的钱粮物资调动,一个则负责荆州人力资源的调动。

        换言之,一个是王五的军中幕僚,一个是他的民政幕僚。

        帮着做事的那种,而不是如张良、李善长般能够出谋划策,决战千里之外的军师。

        不是王五不想重用他们,而是二人能力有限。

        说实在的,王五挺羡慕他岳父吴三桂。

        因为老丈人有三个顶级军师。

        一个方光琛,一个刘玄初,一个汪士荣。

        三人随便来一个,都能助他席卷天下。

        结局也都悲壮。

        方光琛在昆明城陷后被清军凌迟于市,九个儿子中八个殉死,剩下一个被康熙通缉几十年;

        刘玄初则是在吴三桂顿兵长江不进时劝其立即北上,千万不要和清廷搞对峙,结果吴三桂不听,刘玄初郁郁而死;

        汪士荣则是被吴三桂派去劝说王辅臣,结果被王辅臣送到燕京凌迟。

        三位谋士都对得住吴三桂。

        印象中小麻子也有个叫周培公的军师,此人就是湖北人,不过如今在燕京内阁为官,远水解不了近渴。

        且王五不喜欢这个周培公这个汉奸,因而无意派人到燕京将现在只是个小官的周培公绑来。

        可惜张尚书非要去昆明,不然若能来荆州定也是个极好的军师。

        至少战略眼光在这个时候属于最顶级的那几位了。

        三入长江之役以及同郑成功共进长江那一战,张尚书都表现出了顶级战略家的眼光。

        失败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和郑成功的自大,而非自身有什么问题。

        没有张屠夫帮忙杀猪,王五就自个当屠夫。

        董额兵败以后,城外清军没有再对荆州发起攻击,前天奉王五之命在江南搜罗人材、购买书籍、器械的胡老二带队回来了。

        一共请回来专家17人,技术骨干40余人,连同家眷160多人。

        不过现在已经不能说请,应该说是绑。

        因为队伍在江西境内时就听说荆州造反,专家和骨干们谁也不肯来荆州,胡老二立时“原形毕露”,与派给其的亲兵们用刀架着这些人材来的荆州。

        要不然,这帮专家们早跑了。

        王五亲自去见了这些专家骨干,给他们只提了一个要求。

        在荆州干一年。

        一年内,只要帮助明军建立火器生产线、兵器锻造及维修厂,便可以放他们走。

        兵器锻造和维修的建设等级高于火器生产,因为明军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优良火器,而是维修武器的生产线。

        冷兵器的报废率相当高,一把长刀质量再好,用上一两次也会报废。

        对兵器最大的尊重就是报废之后立即回炉重造,而不是搞什么宝刀一代代传下去。

        真正的宝刀结局都是回炉,传下来的那些所谓宝刀,用花瓶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用过的刀,没有不残的!

        安排过此事后,王五准备去看看百姓们的生活状态,既然清军年前不会攻城,他就没必要让百姓们的弦都绷着,神经高度紧张。

        可以适时的松一松。

        途中,得知一事,赶紧掉头回大将军府。

        是他老丈人派人来了。

        来的是一个约摸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士,看着其貌不扬,有点像个穷酸秀才,或者说像个落魄文人。

        王五眼生,不知此人是谁,正欲开口询问时,那人却是主动朝他作了一辑,很是平静的说道:“在下汪士荣,奉平西王之命前来荆州襄助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