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史上第一皇帝
书名: 大人,得加钱 作者: 傲骨铁心 分类: 穿越

        

        “叭叭!”

        两耳光扇得那叫一个响,掌掌到肉,叫人听着都肉疼。

        “皇上!”

        阿思哈、栓柱等人均是叫这一幕惊住,在场官兵更是人人震骇,心灵和视觉受到的冲击瞬间拉满。

        堂堂皇帝竟然因为官兵伙食差自扇耳光,放眼中国几千年历史,除了维新大帝,还有谁?

        皇上这样做又是为了谁!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动听的歌曲在萨克达*阿思哈的耳畔缓缓响起,让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湿润起来。

        皇上,他,太伟大了。

        自己这辈子做的最英明的选择就是紧跟皇上...

        “朕是皇帝,弟兄们吃不上肉,责任都在朕,朕在这里跟弟兄们诚恳道歉,朕也会竭尽所能给弟兄们改善伙食,纵是眼下朝廷新立,内外敌人众多,民生凋敝,物资紧张...”

        沉浸在愧疚当中的贾六不为失责找理由,这不是他的风格。

        他的风格是知错就要改,有问题就要解决。

        因此,当着第一团上千官兵面表示,哪怕有种种不可抗力因素,目前不能保证官兵伙食按照条例供给,但至少要让弟兄们两天吃上一顿肉。

        说完看向老阿:“阿思哈,你是管兵部的,你说能不能做到!”

        压力顿时来到老阿这边,可老阿也委屈,他是管钱粮物资分派,问题是钱粮物资首先得户部弄给他,他才有的分啊。

        户部连毛都没弄给他,叫他拿什么解决官兵菜篮子问题。

        所以这事皇上得找户部的人压担子,是打还是杀都由户部担着,跟他兵部有屁的关系。

        可这节骨眼他老阿要是提出责任归属问题,当着官兵面跟皇上掰扯,他那三百两银子还真就白花了。

        更不会有历史上的五起五落!

        于是果断上前,掷地有声:“皇上放心,臣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将士们吃上肉!”

        说完,视死如归般退后,以免遮挡皇帝陛下的镜头。

        随皇帝前来第一军的还有《前线报》、《大清日报》联合组成的报道组。

        分工明确。

        有专门负责报道皇帝陛下的,有专门负责报道第一军官兵的,也有负责报道各省观摩团的。

        听说马上还要成立北伐报道组,通过随军记者的妙笔将北伐战争的波澜壮阔画面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读者,好使读者们身临其境切实感受这一伟大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以及艰苦性。

        文艺宣传这一块,维新朝廷不仅走在了大清最前沿,更是走在了世界前沿。

        领先了至少一个世纪。

        栓柱不知道老阿哪来的信心,有些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四个军八万多人,就算两天吃一顿肉,一人吃半斤,一个月得大几十万斤肉,你从哪弄?”

        真为老阿担心,少爷的脾气他最清楚,老阿不应下这事就罢,应下了完不成肯定没好果子吃。

        重则要么去宁古塔种土豆,要么就提前退休;轻则怕也得从总理副大臣一撸到底,发到哪个县六房办差。

        老阿脸颊抽了抽:“皇上是说让第一团的官兵两天吃一顿肉,又没说所有部队都这样。”

        话是这么说,老阿还是寻思起最好不要狡猾歪解,还是踏踏实实干活的好。

        思来想去只能回去跟湖北巡抚郑大进商量一下,看是不是能动员各级官府带头给部队捐献猪羊鸡鸭什么的。

        高价从民间购买也行,总得先把眼前这关给应付过去。

        派兵抢,他是不敢的。

        可即便这样也治标不治本,因为缺口实在太大。

        念在老阿这人不错的份上,栓柱脑袋歪了歪给老阿出主意道:“肉少人多,你怎么弄也没法完全保障,除非外省的供应能上来,可这至少还得个把月,所以不如先把我内务府的肉菜供应给停了。”

        “嗯?”

        老阿不明白意思,见皇上没注意这边赶紧从兜中摸出一张银票不着声色揣进杨总管的兜中:“还请总管大人赐教!”

        这是同事间的经济往来,与贪污受贿没有关系,所以栓柱心安理得收下。

        给老阿解释。

        无它,少爷一家的肉菜供应都是内务府管的,所以内务府连皇上一家的肉菜都无法保障,是不是说明其它单位更无法保障了,那样一来部队上更是没法保障。

        真就是不可抗力。

        栓柱嘿嘿一笑:“中堂若能想办法解决,说明中堂办事能力出众。不能完成也情有可原,不致于就此受处分嘛。”

        “总管大人真是卧龙再世、诸葛复生啊!”

        老阿如醍醐灌顶,一下就明白其中的奥秘,对杨总管那是佩服的不得了。

        皇上都苦了,自然就明白人间疾苦,臣子的难处。

        妙,妙得很。

        心中一动,决意今后必须和总管大人多亲近才好,回头打听一下总管大人有没有娶妻,没有的话他有个侄孙女还待字闺中...

        贾六那边可不知自己看好的老阿想同自己的家奴结党,在那与官兵亲切的拉着家常。

        或问在部队里干的怎么样,或问训练苦不苦,或问家里有几口人,种多少地,日子过得如何云云。

        不是做样子,也不是收买人心,而是实实在在了解一线官兵的情况。

        甚至同官兵一样盘腿坐在地上,随手拿起一块干饼,拿起勺子给自个舀了一碗菜汤,一边吃一边同官兵聊。

        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

        不少官兵发现皇帝龙袍罩着的裤子竟然有缝补,为之动容者一片又一片。

        喝了半碗菜汤,啃了半块饼后,贾六随口问坐在身边的一个士兵:“这个月的饷银发了没有?”

        那士兵赶紧道:“回皇上,发了。”

        贾六问:“发多少?”

        那士兵说发了三两。

        “三两?”

        贾六表情再次凝结,抬头问对面一脸紧张的团管带汪正:“朕定的正兵每月支饷银四两五钱,怎么到了弟兄们手里才三两的?”

        “皇上,”

        汪正赶紧解释说按过去规定,士兵饷银是分月初和月中两次发放的。

        月初发的是兵饷,月中发的油米菜补,合起来为四两五。

        绝不是他这个管带克扣军饷。

        “这个规矩不好,改一改,以后都定在月初发。”

        贾六当场就改了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工资发放制度,之后笑着对围在四周的官兵们道:

        “既然朕差你们一两五钱,那你们就先给朕打三两的仗,什么时候这一两五钱到你们手中,你们再给朕打一两五的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