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难民汹涌

        

        司马飞燕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复合弩的威力太恐怖了,这种大杀器只适合东宫使用。

        如果被朝廷得知,他们必然会强索制造之法。

        偏偏工部连十炼级精铁都不能批量冶炼。

        更别说复合弩使用的百炼精钢零件了。

        胳膊抗不过大腿,皇帝理所当然就会责令东宫负责制造。

        这还是好的。

        没准儿一张圣旨,就把东宫的炼铁坊给兼并了。

        一切为了战时需要嘛。

        但是,西厂能确保复合弩不被辽人的密谍司窃取?

        显然不能。

        精工复合弩无法做到大批量装备。

        因为百炼精钢,对于东宫而言,产量依然捉襟见肘。

        一旦有几千把精工复合弩,到了大周军队之中。

        辽人弄几件样品还不容易么?

        就算仿制品达不到精品复合弩的恐怖威力。

        猴版做到百步破甲,问题也不大的。

        那样,对大晋的威胁反而更大了。

        明月皱着秀眉道。

        “长公主,我建议分两步进行。”

        “三千男子步军,使用普通版。”

        “精工复合弩装备娘子军就行了。”

        “反正百炼精钢的产量太少,保密工作还是要加强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司马飞燕担心地道:“都是东宫的军队,区别对待?”

        “会不会不太好?”

        曾蕊笑道。

        “其实,咱们只需要保证百炼精钢的秘密就好。”

        “也就是说,凡是用百炼精钢锻造的武器,只装备娘子军。”

        “其他的,一视同仁嘛!”

        “再说了,三千娘子军才是东宫的核心精锐。”

        “有点差别,不是很正常?”

        说白了,就是精工复合弩将是娘子军的标志性装备。

        当然,各级军官还会配备百炼苗刀。

        东宫原本就没打算,让男子步军参与野战。

        这支部队更注重于防守。

        男女有别,总不能派最值得信任的女军官去监管吧?

        训练可以。

        战时统归司马飞燕指挥也是应该。

        但步军的各级军官,只能矮子里拔长汉,层层选拔了。

        杨辰已经找程义云要了三十个精锐老兵去当教官。

        但这些人,早晚是要还回去的。

        御林军和东宫军队,原本就互不统属。

        正讨论时,有女兵跑着来禀报。

        “长公主,请看河湾!”

        “霸刀山庄的船队返回了,他们带回了大批难民。”

        众人纷纷望向沁水河。

        只见百多艘大船正在缓缓停靠。

        崔各庄到草滩马场这三里河岸,都排满了。

        壮观非常。

        蚂蚁似的难民正在鱼贯下船。

        数量多的吓人。

        杨辰急忙道。

        “长公主,抽调一千女兵去维持秩序吧!”

        “咱们得问问,这到底是咋会儿事?”

        铁蹄铮铮。

        一队队娘子军骑兵驰出营门。

        原本骚动紊乱的难民们,顿时安静了不少。

        铁甲精骑,气势汹汹。

        让他们想起了记忆中的某些可怕场面。

        在军队面前,老百姓真的不算什么。

        押送船只的,是二长老魏中宇。

        看来,他的伤势已经大好了。

        标志性的枣红脸又回来了嘛。

        司马飞燕很生气,她冷声道。

        “魏长老,这是咋回事?”

        “你从哪里弄了这么多难民?”

        “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

        魏中宇也觉得唐突了,不过他就算脸红也看不出来。

        老头长叹道。

        “长公主,您要是到了丹河两岸,看到嗷嗷待哺的几十万难民。”

        “您会如何做?”

        “太行山里已经下雪了啊!”

        “这些人缺衣少食,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几十万难民?

        怎会如此之多?

        自从河北糜烂以来。

        渡过黄江,抵达南岸的难民,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整个河北东西路加起来,在册的丁口也没有三百万吧?

        辽人屠杀一大批,在逃的过百万。

        岂不是十室九空,一片白地了。

        辽皇耶律阿保怎会如此做?

        当年他在幽燕之地还联络当地氏族,搞怀柔政策呢。

        就算他占了河北,没有老百姓。

        空有大片疆土,要之何用?

        杨辰望着大群大群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难民。

        他心里也不好过。

        “魏长老,大部分都是壮男壮女,老幼呢?”

        “是没跑出来?”

        “还是你们装船时,特意筛选过了?”

        魏中宇摇摇头。

        “哪有功夫去筛选?”

        “丹河两岸的难民全都这样。”

        “老幼要么在路上饿死了,要么被辽人杀了。”

        “如今,丹河两岸的野菜都快挖光了。”

        “你们也知道,太行山十八寨可养不起几十万难民。”

        “他们能帮着维持秩序,不让这些人易子而食。”

        “彻底沦为野兽,已经算尽力了。”

        经过魏中宇一通解释,杨辰等人才明白。

        送过去的粮食,三十万担将送进雄州城。

        太行十八寨原本打算留下二十万担自用。

        因为他们可能还要帮助寇确,撤出不少雄州难民和家眷。

        结果,邱若素可怜丹河两岸的难民。

        小手一挥,五万担精粮就发下去了。

        看着数量不少,其实针对庞大的难民群而言。

        五万担粮食依然是杯水车薪。

        顶多能坚持十天半个月而已。

        单单魏中宇这次随船带回来的,就高达三万人。

        杨辰也是很头痛。

        东宫竭尽全力,安置这三万人没问题。

        可后面的三十万,甚至更多呢?

        “魏长老,说说你的打算吧?”

        杨辰朝欲言又止的司马飞燕打了个眼色。

        长公主啊,知道你心善。

        这三万难民你接下了。

        后面的,你也接么?

        你皇帝老子,满朝文武如何看你?

        东宫纳民几万,甚至几十万,意欲何为?

        呃,几十万,咱们还真养不起。

        住都没地方住好吧?

        魏中宇一屁股坐在甲板上,满是疲惫。

        “说实话,不到北岸,就不知道,辽人肆掠下的河北有多惨?”

        “我等江湖人见惯了厮杀,也算心硬如铁了。”

        “可我家少主说了,这些人必须救。”

        “我们霸刀山庄各处能安置三万人多人。”

        “再多,就犯忌讳了。”

        “但是,我们会联络燕子坞和熟识的各大商会。”

        “争取让十万难民得以安居乐业。”

        “其他的,就得看长公主你的本事啦!”

        “都是大晋子民,朝廷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饥寒而死吧?”

        司马飞燕脸红了。

        这是在打皇家和朝廷的脸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