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军心可用

        

        盖州城内,明军大营。

        虽然大营外天寒地冻,但是营房内却被熊熊燃烧的柴禾烤得温暖如春,徐乌牛和同一队的斥候正在光着膀子喝酒。

        徐乌牛他们这回喝的不是明酒。

        而是蒸馏之后的白酒,杂粮烧。

        这杂粮烧,就是五粮液的前身。

        “来干了!”徐乌牛举杯大吼道。

        经过几年的军旅生涯,当年那个唯唯喏喏、木讷老实的农家汉子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坚韧不拔、豪爽大方的老兵头。

        “干了!”十几个斥候纷纷举杯,看得出对徐乌牛很服气。

        旁边抱着酒罐的李禹成便赶紧给徐乌牛等人把酒杯给满上。

        李禹成费了不少力气,才混进这个斥候队,虽然只负责斥候队的勤务,但作为一名朝鲜籍的小军官,已属实不易。

        几杯烧酒落肚,话题就转移到了北伐上来。

        “终于北伐了,这回咱们可以杀个痛快了。”

        “谁说不是呢,这回的建奴就不是几千个、几万个,是足足几十万个!”

        “可惜,圣上新设的这个参谋科改了规矩,不再按人头论赏,要不然,十万颗真奴首级就是五百万,三十万颗首级就是一千五百万元!”

        “我的老天爷,一千五百万?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我倒觉得参谋科改的挺好,要不然割了几个首级绑在腰间,跑起来挺碍事的,而且像现在这样按照功绩评定功勋等级,再给予奖金,退役返乡之后还会根据功勋等级给予里长甚至乡长的职使,比只给钱好多了。”

        “啥都别说了,我的步枪已经饥渴难耐了。”

        “就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北伐?老子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着徐乌牛他们十几个斥候在那摩拳擦掌,李禹成胸中也是热血激荡。

        “对了,这次北伐胜利后要成立北直镇台。”徐乌牛说道,“镇兵要从北伐立功的新军中优先挑选,所以大伙都得努力。”

        “北直镇台?”十几个斥候的眼睛顿时间就亮起来。

        如今的大明,先后成立了河南镇台、湖广镇台、云南镇台、四川镇台以及南直镇台,还有朝鲜镇台,也已经发了两万镇兵过去。

        镇兵的好处,大家伙也都是清楚的。

        除了每丁25亩恩赏田,还不用纳粮。

        立刻有斥候问徐乌牛道:“哨长,北直镇台一共多少镇兵?”

        “这个暂时还不清楚。”徐乌牛摇摇头,又接着说道,“不过按照之前惯例,15万人肯定是有的,25万也可能。”

        “那我们还担心个啥。”刚才问话的斥候哈哈一笑说,“无论15万还是25万,以咱们的身手肯定能选上,对不对?”

        其他斥候闻言也纷纷附和。

        徐乌牛笑了笑,忽又说道:“镇兵没问题,国子监呢?”

        “国子监?”十几个斥候一脸茫然的反问,“国子监不是圣上的天子门生么?跟咱们这些丘八有什么关系?”

        徐乌牛笑着说:“我听人说,我也是听说啊,不一定准,听说在这次北伐中表现卓著的老兵有机会免试进入国子监读书。”

        “可以免试进入国子监读书?”十几个斥候怦然心动。

        “对,免试进入国子监读书。”徐乌牛又特意强调一句,“三年期满毕业之后,仍可以回新军服役,而且职务是把总起步。”

        营房内突然变安静,十几个斥候都不再多说话。

        不过从他们的表情,就能猜到他们内心的想法。

        这么好的机会万万不可错过,老子一定要进国子监!

        甚至就连朝鲜人李禹成也萌生出幻想,按捺不住问道:“哨长,那我们朝鲜军要是立了功,有没有机会进入国子监读书?”

        “你们朝鲜军啊?”徐乌牛拍了拍李禹成的肩膀,随口胡诌道,“好好干,大明肯定不会亏待你们,没准你们真的有机会被选上。”

        李禹成闻言大喜,恨不得明天就北伐。

        ……

        在徐州,某寨堡。

        是个难得的晴天,杨破奴正躺在院子里边晒太阳,一边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一边瞄一眼娘子隆起的肚子。

        这已经是王寡妇四年之内的第三胎了。

        杨破奴美滋滋的暗忖着,看来娶王寡妇当娘子真是娶对了,都说屁股大生儿子,这个小娘皮已经连着生了两个儿子,第三胎想必也还是个儿子,嘿嘿。

        王老实过来串门,见杨破奴这副嘴脸,真想照着面门来一拳。

        王老实的媳妇也生了俩,不过两个都是闺女,把王老实给气的。

        “哟,亲家公来了?坐,快来坐。”杨破奴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

        这话听得王老实就更想揍杨破奴,谁他妈的跟你攀亲家?美的你。

        不过,王老实还是捏着鼻子坐到杨破奴身边,黑着脸说:“老杨你听说了没有?马上就要北伐了,这回咱们可万万不能错过。”

        “咋?”杨破奴打趣道,“就现在这安生日子,还不知足?”

        说实话,现在河南镇兵的小日子是真的很不错,不缺吃不缺穿的,而且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要是倒回去三年五载,他们根本不敢想能过上这等日子,娘的,这可是财主家才能过上的好日子,何时能够轮到他们头上?

        “知足个屁。”王老实没好气的道,“那个败家娘们尽下不带把的,气死老子了,老子得再挣笔钱,然后纳一房小妾,非生他十个八个儿子。”

        “就你这小身板,居然还想着纳妾?吃得消吗你。”

        “这个不用你管,反正你得去跟堵部堂提一下这事。”

        王老实失落的说:“咱们镇台已经好长时间没捞着仗打。”

        “瞧你这话说的。”杨破奴没好气道,“堵部堂能听我的?”

        王老实哼声道:“至少堵部堂认得你,换我都见不着他老人家。”

        “老子没工夫。”杨破奴直接就拒绝,好吧,他其实早就找过堵胤锡,但是堵胤锡一句话就把他给堵回来:圣上用兵,自有法度。

        杨破奴谁都敢不敬,唯独不敢不敬圣上。

        既然圣上下了旨意,那就什么都不必说。

        ……

        总之明军这边士气高涨,无论是新军将士还是各镇镇兵,基本上都是求战心切,因为开战就意味着有机会斩获战功,就能获得奖赏。

        然而,清军这边的情况就有些不太乐观。

        多尔衮强拖着病躯,顶着风雪正在检阅八旗汉军及绿营。

        八旗贵族因循守旧,八旗满洲目空一切,仍旧沉浸在骑射时代的荣耀中难以自拔,但是多尔衮的脑子是清醒的。

        多尔衮比谁都清楚,接下来的这次大战,八旗汉军绿营才是中流砥柱,八旗蒙古、练勇和八旗满洲都只是辅助。

        因为八旗汉军和绿营运用火器最为熟练。

        八旗贵族牢骚满腹,八旗满洲军心不稳,多尔衮都不怕。

        但如果八旗汉军和绿营出问题,多尔衮就真有些吃不消。

        所以即便天寒地冻,即便明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可能加重,多尔衮也还是坚持要在丰台大营检阅八旗汉军及绿营。

        多尔衮要趁这个机会笼络军心。

        拿什么来笼络军心?没有别的,唯名利。

        忍着身体的不适检阅完了八旗汉军及绿营之后,多尔衮开始大肆封赏。

        12万八旗汉军以及4万绿营兵,每人赏银5两,布5匹,职田50亩,而且这50亩职田用不着缴纳任何赋税。

        不得不说,这份赏赐着实不轻了。

        这一点从八旗汉军和绿营兵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来。

        赏赐过后,12万八旗汉军和4万绿营兵顿时山呼万岁,声浪直冲云霄。

        看着眼神热烈、气势如虹的八旗汉军和绿营,多尔衮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才对,这样的八旗汉军和绿营,才有机会跟明军掰一掰手腕。

        只不过,光有兵没有将也是不行,还得有统兵大将。

        洪承畴是清军最理想的统帅人选,但是靠洪承畴一个人肯定也是不行的,底下还得有几个既有威信又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大将。

        吴三桂、姜瓖能力有,但是忠诚度明显不够。

        王辅臣、夏龙山、吴国贵等武将,资历太浅,忠诚度也存疑。

        多尔衮思来想去,觉得八旗汉军和绿营还是掌握在三顺王手中比较妥当,就是平常不打仗之时让三顺王管着,遇到有战事时,交给洪承畴指挥。

        再派侯方域监军,这样的安排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当下多尔衮又道:“孔有德、耿仲明还有尚可喜听封。”

        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赶紧出列跪地。

        顿了顿,多尔衮又接着说道:“朕今敕封孔有德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分掌八旗汉军左右营大都统职,尚可喜为定南王,总掌绿营大都统一职。”

        听到这,行辕内的满汉蒙武将顿时一片哗然,简直不敢相信。

        因为多尔衮的这一委任已经破了建奴不让汉臣单独统兵的祖制。

        比如之前洪承畴在辽东统兵,也是通过巩阿岱、莽图等满人武将。

        可现在,多尔衮却直接把12万八旗汉军及4万绿营交给孔有德三人。

        【有读者不耐烦了,但是该铺垫的必须铺垫,毕竟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体系之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