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内患解决后,便是外患。

        后,镇压契丹移窝斡起义,又击退了南宋隆兴北伐,签署《隆兴和议》,开启了南北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推动金朝转入和平发展轨道。

        内政和经济方面,勤政节俭,选贤治吏,轻赋重农,尊崇儒学,他本人也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使金朝国库充盈,百姓小康,实现了“大定之治”的繁荣局面。

        完颜雍也被世人称为“小尧舜”。

        唯一没做好的,就是未能将一股正在冉冉升起的强大力量扼杀在摇篮中:漠北的蒙古游牧名族。

        公元1189年,完颜雍驾崩,终年六十七岁。

        ...

        第342章 太祖七世孙

        五天后。

        一声龙吟响彻,新皇到来。

        就见天空上写:

        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昚(公元1127年——1194年)

        昚:shèn

        与此同时,东城门再次开启。

        赵佶、赵桓、赵构三人被传送回城。

        “赵构,你给我死过来。”

        赵匡胤喊道。

        赵构擦拭了下眼角的泪水,哭哭啼啼的连忙起身而去。

        “太祖..百万杖刑已经很多了,能不能不要再让我出城了。”

        赵匡胤一瞪:“老子叫你过来,不是说这事的。”

        说着,赵匡胤一把拽住赵构的后衣领,跟拎着小鸡仔似的,朝圆柱上的赵昚走去。

        赵昚此刻都懵了,这谁啊,被拎着的怎么这么像先帝啊。

        赵昚连忙下了圆柱:“先帝..是你吗。”

        赵匡胤神情冷淡的看着赵昚:“此乃皇帝城,每个皇帝死后都会来此。你是赵构儿子吧,看清楚了,你老爹就在这里,相信了吧。”

        赵构全身瑟瑟发抖,也不敢说话。

        赵昚见赵构如此狼狈模样,一时间也是有些懵。

        “那你是?”

        “宋太祖,赵匡胤!”

        入耳,赵昚一惊:“当真?!”

        “废话,看你们我就来气。赵光义这狗东西生的一群好子孙后世,祸害两宋!他的nba是一点都不行。”

        王莽:“赵总,我昨天说的是dna。”

        赵匡胤一愣:“呃..差不多。”

        王莽:“差很多,好嘛。”

        一旁赵光义也不敢说话,但心里反驳:始皇大佬都生出胡亥那种昏君,我这算什么。

        赵昚更是懵逼,完全听不懂。

        但还是立马说道:“我不是先帝的子嗣。”

        说着,还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宋太祖第七世孙赵昚,拜见太祖!”

        入耳,赵匡胤心中一颤。

        “什么!你说你是谁的七世孙?”

        “是太祖您的七世孙啊,我身上流的是您的血脉。”

        赵匡胤突然老眼一红:“好...两百年了,大宋的血脉终于回到了我这一脉。”

        然后连忙搀扶起赵昚:“好后世,赶紧起来。”

        “多谢太祖。”

        赵匡胤很开心,都没审判呢,就已经怎么看赵昚怎么喜欢了。

        随即看向了赵构:“你这混账玩意,皇位传给了我这一脉,你怎么不说啊。”

        赵构委屈:“被打了两天两夜的杖刑,然后突然就被丢出了城外。我哪有机会说啊...”

        赵匡胤:“哼!活该。”

        ...

        随即,赵昚跟着赵匡胤等人,来到了‘咸阳宫’。

        叙述姐:

        赵昚,赵匡胤的七世孙。

        因为赵构的儿子赵敷在两岁时早夭后,赵构就一直膝下无子。(八成是失去了生育能力)

        所以无奈之下,选择赵昚收为养子,培养成了继承人。

        赵昚,初名:赵伯琮。

        被收养时改名:赵瑗。

        赵瑗在宫中慢慢长大,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但赵构却迟迟没有立他为皇太子,主要还是不死心,寻医问药,治生育之病。

        显然赵构是遭了报应,怎么治也治不好。

        公元1162年,已经年老的赵构彻底死心,正式禅位给了赵瑗,并再次改名:赵昚。

        赵昚即位第二个月,便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谥武穆。

        其后,不甘于偏安东南,力图一番振作,重新启用退休老臣张浚,准备发兵恢复中原。

        赵昚一腔热血,整军备战,并亲自在宫中练武。同时赵昚还希望得到退休老干部赵构的支持和鼓励。

        于是,赵昚每次去赵构那里问安,都要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恢复大计,但赵构却总是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有一次,赵构终于听不下去了,说:“等我百岁之后,你再讨论这件事吧!”

        见此情景,赵昚默然无言,知道再多说也无济于事。

        公元1163年,张浚调集八万兵马,分兵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从濠州出攻灵壁;一路由邵宏渊指挥,从泗州出攻虹县。张浚坐镇扬州,协调诸军。

        李显忠连连捷报,很快攻下了灵璧。

        邵宏渊却迟迟未能拿下虹县。

        李显忠表示:行不行啊你,我来帮你吧。

        随即,李显忠派兵支援,这才拿下了虹县。

        邵宏渊却表示:我要你帮忙了吗?

        于是心生嫉妒,宋军内部主将不合。

        李显忠随即挥师北上,向宿州进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至宿州城下。而邵宏渊却在虹县屯兵观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