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是不惜才,只是无可奈何。

        文谨摇头,故作高深地叹了一口气,“要紧的是他的身份。”

        “我看他的衣着也不像什么大富大贵的官宦人家。”陆修远面露疑惑。

        “他家里就是普通贫农没错,近两年做小生意赚了些糊口的银子。”文谨有意卖关子。

        陆修远顺着问:“那你们顾忌什么?”

        “这走流程不还得审一遍他的家世吗?结果这一审可不得了。”

        文谨顿了顿,“人有一个姐姐,不一般呐。”

        “他姐姐的夫家再得意,也左右不了殿选不是?”

        文谨确认旁边两桌没人才压低声音道:“诶,这你还真说错了。他这姐姐指不定真能左右殿选。”

        陆修远看出好友是在半开玩笑,不过他还真有几分好奇这少年的姐姐是谁。

        “你说不说?不说我可走了。”

        “你先把茶钱付了。”

        陆修远掏出银子递给小二,“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只是挂个闲职,俸禄没几个子儿,也狠得下心坑我茶钱?”

        “没钱了去找先生要呗,反正他最疼你。”

        “别打岔,你还没说那少年姐姐的身份。”

        “听说是宫里的某位。”

        陆修远瞬间想收回自己的茶钱,“你这不说了当没说吗?”

        “不是我不肯告诉你,我上面那几位嘴严着呢,我不也没打听到吗?”

        陆修远懒得计较,“那你们打算如何?他要是考过了真把他推到殿选去?”

        “他才多大?还早呢,起码得在京北书院再念几年书,先拖着看看情况吧。”

        这边苏成和韩禧二人一起进到京北学舍分配的房间。

        多亏跟着苏成一路认真念书,韩禧虽是排在最末位,但好歹是有资格进京北书院了。

        “苏成,这住的地方可比咱们书院好多了。”韩禧一屁股坐在厚实的棉花上。

        苏成拿出几块碎银递给韩禧,“多谢你让我爹娘住在你家的房子里。”

        韩禧摆摆手,“说那些干啥,我能考上还多亏你呢,而且你现在算是我家的生意同盟,别客气。”

        苏成将银子硬塞到他手里,“我还有件事想跟你打听,你可知道怎么往宫里递消息?”

        “你姐姐在宫里啊?”韩禧立马反应过来,他一直以为苏成的姐姐是在京城某个大户人家当侍女,没想到还进了宫。

        苏成颔首。

        韩禧挠挠头,“要传消息进宫那可麻烦了,我托人问问我表哥吧,他经常在京城做生意,兴许能知道。”

        “多谢。”

        “不过你也不用太着急,你姐要是做宫女,二十五岁就能出宫,应该没几年了吧。”

        苏成第一次知道这事儿,眉头皱起,“可我姐已经过了二十五了。”

        “那她不会是要一辈子留在宫里……”

        韩禧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闭嘴。

        苏成很快冷静下来,他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办法把姐姐接出来的。

        第103章 碧海楼诗会

        堪堪将行李安置好,苏成便被韩禧拉着去膳堂吃饭。

        周围时不时有视线落在他们身上,苏成并不在意,和韩禧盛好饭挑了个位置坐下。

        眼见膳堂人快满了,却没人选择坐在他们旁边,有人过来还被同伴劝走。

        韩禧靠着家里有钱在州县的学堂里多少算是个风云人物,第一次遭受这种待遇有点不习惯,忍不住低声吐槽。

        “真正有权有势的早进国子监了,京北书院这群人大部分家里不过是地方散官,还有些旧贵族,要不然就是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二世祖,还敢嫌弃小爷?”

        苏成笑笑,“他们这样是因为我的缘故,不是瞧不上你,再说这样宽宽敞敞的不是很好吗?”

        “放心,小爷肯定一直罩着你。”韩禧闻言在苏成的肩膀上拍拍,不再纠结这事。

        两人正专注扒饭,忽然一个声音在他们头顶响起。

        “请问在下可以坐这儿吗?”

        来人一身布衣,看着面料比苏成穿的还不如。

        苏成微微侧身让出位置,示意对方坐下。

        “我叫林珣,是菏州人,你们呢?”林珣人如其名,长得也是瘦骨嶙峋,身无二两肉。

        苏成见对方没有恶意,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反正要打听到这种事易如反掌,没什么好隐瞒的。

        对方也没在旁边一直聒噪,只是简单交个朋友就闭上嘴安静吃饭,很有分寸感。

        吃过饭之后,韩禧说想去出恭,苏成独自回了房间。

        韩禧出去晃悠一圈也没闲着,带回来一个消息,“那林珣还挺厉害的,听说是以他们州里第二考上来的。”

        苏成并不意外,每个州情况不同,像菏州这种相对穷困偏远的地方,能考上的总共不过三五人罢了。

        多数名额还得给当地的名门望族,寒门子弟除了最拔尖的几个,肯定是没机会的。

        若非因为当今圣上是昭南人,近年昭南的几个州水涨船高,推荐名额比往年多出几倍。

        他和韩禧多半是没机会进京北书院的。

        韩禧坐到苏成旁边,没等他回答又继续说,“还有件更要紧的事,听说碧海楼有场诗会,届时许多文官大儒都会到场,要是能得他们赏识,将来仕途可不得一帆风顺了吗?”

        “没你说的那么夸张,这作诗和做官是两码事,那些大儒岂会不懂这个道理?不过能结交些人脉总是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