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晏长卿乖乖听着,“外祖父放心,我会好好保重身体,不让母后再操心。外祖父也同样,舅舅舅母也都忧心着您——”

        兰国公摆摆手,视线投向窗外。

        落雪纷纷。

        一窗之隔,暖阁里暖意融融,暖阁外白雪皑皑。

        外间游廊下盆景松覆了雪,青绿相接。

        “你瞧我打理的盆景松,长得可好?冬去春来,劲松长青。可惜人不一样,外祖活到这把年纪,已经称得上祥瑞,是得了大福的人了,没枉了这一辈子。只是该来的始终会来,你跟你母后、舅舅他们说,平常心就好。至于其他的,有你在,外祖放心。”

        老者躺在躺椅上,说着说着眼睛就闭上了,睡了过去。

        晏长卿将椅边挂着的小薄被给老者盖上,看着窗外不绝的雪絮,终究无法平常心。

        外祖父日渐虚弱,大家都知道,外祖是时候到了。

        最亲近的人即将逝去,从此以后世间再无此人,只能从他人口中听及一个称谓,见不着,摸不到……

        如何平常心。

        他出生即体弱,一直缠绵病榻,那些年一众长辈们为他操碎了心。

        现在他身体已经大好,终于可以反哺,能在长辈们跟前尽一尽孝,可长辈却不等他了。

        怎么平常心。

        百相……要是百相在这里,是否能让外祖父多留一些时日,哪怕一年,一月……

        晏长卿眼睛有光亮起,又缓缓黯淡。

        他真是魔怔了。

        虽心知百相有不同寻常之处,但百相也不过凡人。

        怎可能有逆天改命的神通?

        就算有,那等神通也不是能轻易拿出来使用的吧。

        凡事有得必有失,强求神通,必然需要付出同等代价。

        他又怎能为了外祖长寿,拿百相去填?

        那样的他,便不值得百相赤诚以待了。

        外祖为人正直,亦会对他失望。

        ……

        “……阿娘跟二婶炸了好多丸子,丸字怎么写?画个圈圈代替,长卿哥哥一定看得懂的!”

        百相坐在小木桌前写写画画。时不时抓脑壳,一封信写下来,将近一半是圈圈。

        “除夕……不会写,圈圈,阿奶带我去圈圈,买了好多好多东西!”

        “我过年拿了好多压岁钱,外婆给我的圈圈可漂亮啦!”

        “你有没有给我圈圈大黄呀,我要圈圈在头上,大黄看了一定圈圈摇尾巴!”

        写完了,百相乐得咯咯笑。

        嗨呀,别人看不懂,长卿哥哥一定懂。

        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最有默契的。

        萧老将军在旁溜了眼,老脸都皱了,不忍直视。

        这哪里是信,分明是涂鸦。

        偏生小姑娘还不让人代笔,非要自己写。

        老将军替太子眼疼。

        “下个月我们就去长京了,有什么话到时候直接跟晏长卿说便是,哪里用得着麻烦写信。”他委婉劝小外孙女。

        百相摇头,“不一样不一样,我们下月才去长京,还要一个多月呢。我现在写信,过几天长卿哥哥就能收到了。又能收到信,过一个月还能见到我,长卿哥哥能开心两次,肯定比只开心一次要好嘛。”

        林老汉老婆子也在旁,瞧着小孙女没心没肺的样儿,叹气。

        他们现在就开始想小孙女了。

        虽说只是去长京祭拜,但是一来一回的,算上路程,至少两个月不着家。

        自打孙女来了家,从来没跟他们分别过,冷不丁分开,大人先难受了。

        金多宝也难受,抱手坐在火盆边上,嘴巴撅得能挂油瓶。

        “你就是被晏长卿写的几页纸勾过去的,好吃鬼,小馋猫!多宝哥哥没带你吃好吃的吗?你想吃什么,哥哥现在就带你吃去!

        别傻乐呵,我跟你说,长京肯定没有咱玉溪村好,那边的人全都是玩心眼子的,你看晏长卿就知道了!

        真要去啊?算了,我回去跟我爹我娘商量商量,我跟你们一块去,让你一个人出门我不放心,没得让坏人拐了!”

        他不说话还好,他一说话大人嘴角就抽抽。

        什么百相一个人出门,一块去的大人不是人呢?

        金多宝一说就干,奔回家了,还带上了林怀松林怀柏。

        仨好兄弟私下里不知道商量了啥,二月启程去长京的时候,原定队伍多了三个人。

        金多宝、林怀松、林怀柏,一个没落。

        登上往长京的客船,小胖墩意气风发站在船头,领着弟弟妹妹握拳高喊,“长京,我们来啦!”

        第221章长卿哥哥,我可想死你啦!

        过了上元节,进了二月,长京的冷依旧没有缓和。

        雪是停了,却比下雪的时候寒意更重。

        兰国公府门前的青石台阶既冷又硬。

        京兆尹汤继宗从门里出来,快步赶上准备步下台阶的老者,低声问,“严尚书,您如何看?”

        “太子殿下聪颖绝伦,性情谦和宽仁,自是上上等。”回话老者严肖元,任兵部尚书,逾五十,发花白,面不苟笑。

        “啧,我问的是老国公!”汤继宗甚是无语。

        大家来国公府探老国公,讨论的自然也是老国公,谁问太子了?

        太子如今身子大好,轮不上他们操心了。

        严肖元鞋底子在台阶上轻磕了磕,两手交叠身前淡淡看着前方,脸上是惯来的无表情,连声音都缺少情绪,“兰老日渐衰弱,说话间中就会睡过去,还如何看?时候不多了。如今在朝还能称得上元老的,只剩下兰国公,萧老将军,慎王爷,严某有幸占一席。越来越少了,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