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书名: 穿成知青去种地 作者: 雁起卿 分类: 穿越

        姜棉脸一点也不红,“我怕我到时候忘了。上次本来就想跟你说的。后来被你那位外八路的亲戚一搅和,我就忘记了。”

        合着又是我的错。谢东和沉默了,转身回去拿奶粉了。

        奶粉拿到手,她和庄清梵给人供货的时间也将要到了。

        刚好他们出去的时候可以顺便把东西寄走。

        姜棉把三袋奶粉打包好,并且在里面附了一封信。

        她先介绍自己是谁以及寄东西的缘由,然后随意得提了一下,自己比较心仪的那些海产干货。

        陆二舅既然跟她提这事儿,说明他战友那边肯定已经是说好了的。

        两个人去了一趟市里,回来继续在家里忙活。

        除了上工,闲暇时间去自留地除除草。

        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一群都是吃货,粽子是必须包的。

        现在人们的物质比较匮乏,又处在这个特殊时期,过节的气氛不浓,赛龙舟之类的就不要想了。

        不过私底下包点粽子吃,或是摘点艾叶回去洗一洗,则没有人管你。

        包粽子的材料也是因地制宜。

        姜棉以前包粽子用得最多的是露兜。

        露兜有三排刺,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但如果把刺刮去,晒软后卷成团绑好再下锅去煮,捞出来就是完美的粽子外衣。

        露兜叶的长度有一米多,宽度也有十个厘米左右,只需要一张,就能包出一个中间饱满、四角尖尖的漂亮粽子。

        但铃木生产队这里没有露兜,姜棉只得退而求其次用箬叶。

        箬叶也要清洗之后经过水煮才能用。

        楚婴去年没吃到糯米做的粽子,今年早早就跟姜棉念叨了。

        还有几天才到节,楚婴就拉着谢东和悄悄地去割了一大堆的箬叶回来。

        箬叶姜棉也用过,只是包出来的粽子没有那么漂亮的四个尖角。

        姜棉的个人审美,觉得用箬叶包出来的粽子,没有露兜包的那么好看。

        不过粽子还是一样的好吃。

        至于粽子的咸甜之争,在她这里是不存在的。

        两种都做就是了。

        姜棉准备的馅料没那么复杂。

        咸的就是五香粉加酱拌五花肉。

        可惜这边没有蛤蒌,那是一种有着特殊香味的植物叶子,配着五花肉放进粽子里简直能让整个粽子的味道得到升华。

        没有,放点满意的五香粉也算是一种安慰。

        庄清梵看着姜棉往糯米里面埋肉,低声说:“再加一块。”

        姜棉暗自笑了笑,照他的话往里面再塞了一块。没想到这家伙竟然爱吃这个,于是问他:“要不要给你加一个咸蛋黄?”

        庄清梵想象了一下,往里面加咸蛋黄可能会有的口感,说道:“我没吃过,试一试也可以。”

        姜棉于是去拿了四个咸鸭蛋出来,不偏不倚,一人一个。

        他们养的鸭子下了不少蛋,咸鸭蛋是姜棉自己腌的。不过当时怕腌不好,腌得不多。

        他们喝粥的时候都喜欢吃这个。

        姜棉不舍得放太多。

        姜棉把加了料的粽子都做了记号。

        四个粽子,都加多一块肉和一个蛋黄,个头也撑大了一些,看着就跟其他的不一样。

        包完了咸粽子,开始包甜粽子。

        甜粽子也没那么多花样,就只有花生、红枣跟绿豆。

        所有粽子包好之后,放进大锅里煮,煮了三个多小时才出锅。

        楚婴知道底细,一开锅就先把那四个加了料的粽子挑了出来。

        大家都是吃货,姜棉也了解小伙伴们的特性,不吃个够,肯定不罢休。于是她特意煮了一锅酸梅汤。

        四个人,每人捧着一个粽子,旁边还有酸梅汤解腻。吃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姜棉看了一眼就坐在她对面的庄清梵,“味道如何?满意不?”

        庄清梵点了一下头,“很好吃。这个粽子咸淡适宜,太够火候了。我没想到咸鸭蛋和五花肉搭配起来是这种口感。”

        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一些小诀窍。

        包得太松,粽子煮熟以后饭粒太烂,没有嚼劲。

        包得太紧,米粒膨胀以后不但会把外衣撑破,外形丑,还不容易煮透,形成夹生饭。

        还要掌握米和馅料的咸淡,烹煮的时间的。

        姜棉在上一世就已经把包粽子的技能练成熟了,所以这些细节把握得刚刚好。

        谢东和估计是从另一头开始吃的,他咬了几口子还没吃到蛋黄,他看了其他的小伙伴一眼,把手里的粽子调了一个方向,从另一头开始吃,很快就吃到了咸鸭蛋。

        他倒是一句评价都没有,默默吃完,才说:“过几天能不能在再做一次这个?多做一些,都没尝够味。”

        楚婴就坐在他对面,全程看着他把一个完好的粽子吃完。听了这话,给了他一个白眼。

        “你以为包一次粽子那么容易啊?光是时间就花了老半天。一年能吃一次,你就知足吧。”

        谢东和今天出去了,没有参与包粽子的过程,是在粽子快出锅的时候才回来,他虽然也知道包粽子比较费事,毕竟今天没有付出劳动,光享受成果了,便没再说什么,而是起来又拿了一个甜味的,“那我今天要吃个够。”

        姜棉听了,怕他真的不管不顾,放开了吃,万一真的消化不良,又得一夜难安。

        虽然都不是小孩子了,道理都懂,姜棉还是提醒一下,“糯米比较难消化,千万别吃太饱。留一些到明天再吃吧。”

        然后又道:“包粽子虽然麻烦,也不是非要到端午节才能吃。等到天气凉了,可以多做两次。或者做糯米饭也行。”

        希望陆二舅的战友那边会有好消息过来,到时候可以做一做虾米糯米饭,或者去摘一些荷叶来做糯米鸡也好吃。

        不过这些就不必跟吃货说了,免得又要催她更新菜单。

        他们吃好了,姜棉点了点剩下的粽子,拿了一些出来,准备分给比较亲近的那几个人。

        这时候的糯米比较难得。很多城里人做粽子,也只是用黄米。

        他们去年开荒之后种了糯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儿。

        在这种特别的节日里,自家既然包了粽子,不送一些出去好像说不过去。

        比如像五奶奶家。

        住在同一屋檐下,对对方厨房里的那点动静多少都知道一些。

        更别说包粽子这样大的阵仗了。

        比如姜棉就知道,五奶奶今天没有包粽子。

        不过姜棉没见过五奶奶那几位孙子孙女朝她这边张望过,更别说过来望食了。

        姜棉做过那么多次好吃的,不管有没有香味飘出来,从来不见对面的小孩儿张望过一眼。

        她不得不佩服五奶奶的家教。

        这在很多富裕家庭都没法做到的。

        而且每次她给对面送点好吃的,几乎都有回礼。

        很是讲究的一家人。

        还有唐建设和王长军,地能顺利开荒出来,还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呢。

        唐建设的粽子是谢东和送的。

        当他回来的时候,对姜棉说:“唐建设那里来客人了。说是一起下乡的朋友,被分到附近的一个生产队去了,名字好像叫宋朝明。”

        姜棉表示知道。他们是一起坐火车过来的,那时候她还吃过他的梨呢。

        “就给他们再送两个粽子吧。”

        姜棉和宋朝明也不算熟,过去也不知道聊什么,而且天快黑了,她一个女孩子过去也不方便,送两个粽子意思意思就算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把准备给罗海的一起给他们了。”

        姜棉看了他一眼。想不到这人的脑子反应还挺快的。

        “那你再另外拿两个给罗海吧。”

        罗海也是知青,是跟东和他们同批下乡的,被分到另外一个小队。

        他是真正的沉默寡言,有些不太合群,听说平常的爱好是绘画。谢东和有时候会去他那里找画报看。

        谢东和跟他相处得不错。这令姜棉很是佩服他的社交能力。

        用后世的话说,这叫社交牛逼症。

        她自己虽然没有社交恐惧,上一世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但在内心深处,她是不太喜欢刻意去跟陌生人打交道的。

        总觉得那样很麻烦,会费很多脑细胞才能让自己处于不尴尬的地步。

        ◎最新评论:

        撒花

        打卡

        我也是不喜欢社交!

        我有时社恐,有时社牛,什么时候?为什么发作?得看情况。

        加油

        打卡

        -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