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野望汽车
书名: 余生,飞向星辰大海 作者: 路加羊 分类: 都市

        

        野望集团是2013年6月成立智能汽车制造公司的。

        当时,现在国内有名的几家所谓造车新势力公司都还没有成立。

        美国的特斯拉已经推出了Roadster和ModelS两款电动汽车。尤其是2012年推出的ModelS这款车获得了众多奖项和市场高度评价,让特斯拉在欧美汽车市场崭露头角。

        我敏锐地感觉到,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必将跟随启动。

        那时国内被雾霾问题威胁,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风能、太阳能、以减少汽油和煤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已经在规模化发展,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也在逐步推广。

        但是家用电动汽车受使用习惯、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不普及等原因的限制,市场还没有热度。

        我相信这些问题肯定会逐步解决。

        电动车绝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是市场启动的前夜,正是产业布局的最好时间。

        因此,2013年春节刚过,我就召集了集团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正式提出了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提案。

        集团战略委员会的七位成员由三名非执行董事、三名高管,加上我组成。

        集团的发展规划、重大经营和投资决策都必须先经过战略管理委员会批准。

        我首先提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放在集团的上市平台、野望科技公司下面,并通过增发新股筹集30-50亿元来启动项目。

        “我,我说一下我的意见。”

        我发言完,集团CFO董金平有点迟疑地说道:“曾总,去年上市公司为了推进文化和体育板块的业务,增发募集了60亿。这60个亿用来制作电影、电视和购买赛事转播权益等,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但收入还没跟上来,而文化体育板块的人员和行政管理费用却飙升,导致公司利润下滑严重。股民已经用脚投票,公司股价已经去年的高位下降10%了。”

        “现在这个时候,再搞增发,资本市场不一定支持,消息出去,反而会影响股民信心,股价可能进一步下跌。”

        “是啊,曾总,这么大的投资,我也觉得我们要谨慎。”集团的董事,京海投资基金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彭东说:

        “电动汽车虽然前景很光明,但毕竟有点早期。国内现在还是燃油车为主,对电车接受度还很低。而且汽车制造可不比造手机和电视,不是投几十个亿能启动的。何况我们的手机和电视产品业务,也尚未盈利,这两个公司还借了上市公司40个亿没归还呢!”

        彭总是野望科技上市公司最大的机构股东,前面手机公司和电视机公司向上市公司拆借资金,他就很有意见,觉得集团在抽上市公司的血。

        后来,集团同意向上市公司支付每年6%的借款利息,他才勉强同意。

        集团负责战略投资的副总裁林军见现场气氛有点紧张,出来打圆场说:

        “各位,曾总是从集团长远发展的角度在布局,现在我们不光有娱乐信息和内容,还有电视和手机终端可以把内容送达用户。汽车智能化是大趋势,以后智能汽车也是一个用户终端,如果我们能拥有这个终端,客户的规模和用户粘性就会进一步提升。”

        不愧是集团的战略副总,林军能够领会我的战略意图。

        集团总裁张强这时也接着说道:

        “是的,我觉得曾总的战略眼光绝对是超前的。我们现在讨论的可能主要是时机的问题。我提议我们是否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集团战略发展部下面成立了智能汽车项目小组,先做一些前期的行业市场调研分析,第二步,等时机成熟,我们再正式成立智能汽车制造公司?”

        这个建议,比较中庸。不仅没有反对我,也照顾了其他人的担心点。

        市场调研花不了多少钱,至于时机什么时候算成熟,以后再讨论呗!

        不愧是当总裁的。

        然而,我的词典里没有中庸这一个词。

        中庸就是平凡,可以有中庸的人,不能有中庸的企业。

        中庸的企业迟早死路一条。

        我一路从西北农村杀到京城,从一个人的公司发展到一个市值两千多亿的集团公司,靠的是眼光和冲劲,不是靠中庸。

        我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

        想到这里,我微笑地对大家说到:

        “各位的意见都很有道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在国内是有点超前,投资也会很大。但野望集团发展到现在,靠的就是超前的眼光和敢作敢为。两年前美国的特斯拉就已经发布了MODELS,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尽管很贵,但卖得非常好。我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马上会启动,现在进入,是最佳的时机,时不我待。”

        大家沉默了。

        我用目光扫视了一圈会场,接着说:

        “当然,大家的担心我都理解。公司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公司,我会尊重大家的意见。我提议我们在集团下面成立汽车公司,一期注册资金先定30亿,我个人会投10亿,集团投10个亿,上市公司借10个亿。公司框架搭建好后,我会负责尽快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这个方案大家觉得可以吗?”

        大家还是没说话。

        我转向坐在我左边的彭总,笑着说:“彭总,现在电视机公司的运营已经正常了,我会让他们尽快先还10个亿给上市公司,然后上市公司再借给汽车公司,利息照算,本金第一笔战略投资到位后马上归还,您看这样可以不?”

        彭总见我都这么说了,无奈地点点头:

        “曾总你想这么周到了,也可以.....董总,你觉得呢?”

        他把球踢给了集团CFO董金平总。

        坐在彭总对面的董总一紧张,他用左手摸了摸鼻子,干笑了一下,然后轻声道:“你们两位老大说行就行。”

        “哈哈!”

        这时坐在我右手边的张强爽朗地笑着说:

        “我看这个方案好!对集团、上市公司压力都不大!只是曾总您又要破费啦,老大有魄力啊!”

        “没问题!我对钱没感觉,只想做点实事。”

        我总结道:

        “那我们今天就这样愉快地决定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