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鉴宝主播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张扬打电话之前,平安哥正在临海附近的一个小乡村里忙活。

        村里有块十几年前建成的墓园,当年刚建完,要开始营业的时候,承包的企业突然倒闭了,老板跑路去了国外,墓园变成了村集体的财产。

        这些年,村里一直想找人接手。

        墓园的地理位置挺不错的,附近有山有水,一公里外就是高速路的出口,算是标准的墓园选址,但因为村里要价太高,临海殡葬行业大大小小的老板几乎都来谈过,一直没能谈拢。

        这次,轮到从外地来的平安哥来了。

        他背靠从盛海来的大公司,又刚刚在临海本地完成了新园区的预售,收拢回了一大笔资金,正是扩张的时候。

        这块现成的墓园,是他这种外来商家,打入本地市场最好的契机。

        “主任呐,我们集团要是买下来这块地,你得动员动员村民,把附近土葬的坟都给迁走。”

        “不然人家来看墓地,发现你们这边土葬没人管,那谁还花钱埋我们园子里呢,你说是吧?”

        平安哥叼着根从人家坟头旁扯的狗尾巴草,语气非常的轻佻。

        没办法,刚做完一笔大生意,分红了好几万不说,职级还升了一级。

        现在,在平安哥心里,临海就是他事业的福地。

        虽然当初挖出古墓的时候差点被吓哭,但雨过天晴,他活得比之前更灿烂了。

        他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开业剪彩那天,没把恩人张扬请到现场。

        毕竟001号墓地就是靠着张扬的点子,才得到了大人物的青睐。

        更别提当时挖出古墓后,张扬帮他找到了失落的文物,相当于救了他一命。

        “是是是,平安总伱说的,我都记着了。”村主任在一旁连连点头答道。

        “再就是整修的事,你们村里应该凑得齐十几二十个壮劳力吧?给我们干一天活,给三百、包午饭,应该不难招人吧?”

        “那肯定没问题啊。”村主任笑道:“咱们这边建筑工地的小工一天才200不到,平安总这个价格,随便招人。”

        “还有啊,就是到时候整修完墓园以后,我准备在这个路口,建两个白事店,村里有没有扎纸人的熟手,帮我介绍两个?”

        “这个……村里倒是有家做棺材的,祖传的手艺,但是已经好多年没见他卖过纸人,不知道还会不会扎。”

        “你去问问吧,扎得好,我直接聘用他……

        平安哥正在给村里的几位负责人疯狂画饼,合同的事儿都还没一撇,就已经在畅想深度合作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这时候电话响了,打断了他的节奏。

        “等等,我接个电话。”

        “喂~张大师!”

        “喂,平安哥,现在搁哪儿寻摸墓地呢?”张扬在电话里问道。

        “在临海广发县的水田村,这边的风水是真的好啊!”

        自从发生上次那档子事以后,平安哥意识到了学习风水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以后再碰上那种可以埋王侯将相的宝地,他说什么也要在工地上安几个摄像头,这样就算挖出古墓,自己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有多好啊?”张扬笑着问道。

        “上合天星恒局,下钟正龙王气,明堂可容千军万马。”平安哥随口捏造了几句风水书里的判词,反正就是说,这地方风水好。

        “你扯呢吧,真有这种地方,我直接预订一个最大最好的坟。”张扬毫无留情的揭穿道。

        刚才那判词他熟得很,绝对是说帝王墓的。

        沈书语就在旁边,某人真得拿出来点专家的样子吧。

        “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沈姑娘捂着嘴小声在张扬耳边问道。

        “我等下解释给你听。”张扬用口型无声的回答。

        电话那头,被戳穿的平安哥笑得依旧很开心。

        “我知道你不会信,逗逗你的呀!”

        “扬哥今天怎么想起来找我了?平时我可是花钱都请不来你。”

        “不就是因为上次放了你鸽子,我心里愧疚嘛。”张扬用痛心疾首的语气说出这话,成功逗笑了旁边的妹子,“这不,今天主动来,想帮你看看风水。”

        “真的?”平安哥一脸惊喜,“扬哥你来真的?”

        “不然呢……”

        张扬话还没说完,电话挂断了。

        只抬头和沈书语对视一眼的功夫,视频电话的铃声又响了起来。

        平安哥打来的。

        接通视频后,张扬把摄像头对准了地板,那头的平安哥倒也无所谓,反正他打视频的目的,是让张扬看看墓园的地势。

        “墓地在哪儿呢?”张扬问。

        “等会儿啊,扬哥,我跑远一点。”

        当着惊愕的村委会众人,平安哥一路小跑,站到一块大石头上。

        “那儿,从左边那颗樟树开始,沿着那条小路一圈、一直翻过这座小山包,都是现成的墓园。”

        “我再带你看看周围哈。”

        “这墓地正对着一条连绵的山脉,刚好到这里为止,山脚有条河,典型的龙吸水的地形……”

        平安哥说话的时候,张扬把麦闭了,同步给沈书语翻译。

        什么叫龙吸水?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这条山脉是龙脉想出的说法;

        什么叫明堂可容千军万马?其实就是墓地旁边有一大片平原,视野非常好;

        为什么要讲地合天星?其实就是看这个地方的上空开不开阔,是不是经常是晴天,晚上能看到星星……

        张扬一边解说,一边在心里感叹:

        平安哥不愧能是干销售的,实在是太能吹了。

        怪不得那个“水泥浇筑自己尸体”的墓葬方案,都能被他高价卖出去。

        “原来这就是风水啊!”

        沈书语的脸上写着“赞叹”和“佩服”。

        “其实就是古人想自己死后安宁一点,在前人丧葬的基础上,积累的经验罢了。”张扬解释道。

        风水,说到底还是在经验学的范畴内。

        古人发现大雨天、洪水、山体滑坡时,别人的祖坟被冲毁了,马上就知道那些地方不适合安葬;迁坟的时候发现祖先尸骨无存,就会告诉后来人下葬要避开原先的那种地方……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

        “扬哥,怎么样,这地方还行不?”

        平安哥介绍完地形以后,咨询张扬的意见。

        后者赶紧打开麦克风交流:

        “还行啊,这地方以前应该就不错。因为我看那边好像有座清代的墓葬,说明很早这里就是风水宝地了。”

        虽然张扬看的不太真切,但是高出地面的墓牌坊还是很明显的。

        牌坊顶部两只鸱吻(龙身鱼尾)中间夹着一件花瓶,这种雕像,有张扬印象里清代墓的风格。

        最迟也是晚清近代的石雕墓牌坊。

        平安哥听到张扬的话,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又有古墓?

        古人真是不给后人留活路啊,好地方全被占了。

        他顺着张扬提示的方向看去,果然在一座还堆着花圈的新坟旁,发现了张扬说的那处墓牌坊。

        走近一看,只有半截露在外面,连墓碑都看不见。

        “应该是当时修这座墓园的时候,被土方埋起来了。”平安哥给张扬解释道。

        怕是村里人想坑自己,所以故意没提古墓的事,平安哥没敢叫人,自己独自走了过来。

        现在就指望着张扬帮他看看啥情况。

        在牌坊的第二层,是墓牌坊的“享堂”,柱子旁边有两座天官的雕像,中间一块石板上刻着“安且吉”三个大字,形容墓葬舒适又漂亮。

        剩下的部分,就被全埋在土里了。

        “这是四柱三厢三层的墓牌坊,年代大概可以到清代道光年间。”

        “就算不是官员的墓,起码是个当地有钱的乡绅。”张扬分析道。

        “道光,那快200年了。”平安哥算了一下时间,有点犹豫,“扬哥,这种应该可以迁吧?”

        “你一个干墓园生意的,你问我?”

        张扬就是远程看一下风水而已,他当然不会决策这么重要的事。

        “张扬,书语,你们这是在?”

        汪大师的声音在两个年轻人的身后响起。

        张扬一转身,发现师傅和师叔,正乐呵呵的看着自己。

        他赶紧解释道:“有个朋友在看墓地,我帮他参谋参谋。”

        “哦,忘了说了。”汪大师一拍脑门,对马老师介绍道,“张扬啊,他对国学也非常有研究。”

        “很多风水知识,我都不知道,他一清二楚的,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

        “是吗?”马老师露出询问的表情。

        “略懂,略懂一点。”张扬转移话题式的看了下时间,“现在已经到饭点了,师傅师叔,咱们边走边聊吧。”

        ……

        晚饭过后,汪大师破天荒的提出,要请马家父女去他的私宅看看。

        张扬作为主角,当然要一起。

        说实话,虽然拜了汪国声当师傅,但这还是张扬第一次去师傅家作客。

        因为汪大师的家人都在燕京,临海的家里,就请了一个保姆打扫卫生。

        平时连汪国声自己都更愿意待在博物馆,和何馆员一起下下棋啥的,而不是待在冷清的大房子里。

        汪宅在海林博物馆附近一个很老的小区里,附近的居民大多是退休的老人。

        张扬印象中,高姐家好像就在附近。

        进门后,众人在客厅里随意的聊了会天。

        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汪国声终于说出了他请大家来的目的。

        “我在燕京的时候就马大师听说,他孙女,也就是书语侄女你,平时对书画颇有研究。不知道读了四年大学,眼力还在不在线啊?”

        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其他人都明白,又要走“相亲的流程”了。

        老人家眼里的相亲,除了门当户对,男女双方还要相得益彰。

        张扬的实力,汪国声是门清的,起码古董这一块,看仿品的眼力没人能比他强。

        那想当张扬的良配,古董都不懂肯定是不行的。

        在汪国声朴素的婚姻观里,两个人必须要有共同话题,以后的日子才能过得安稳。

        现在,就是考察沈书语基本功的时候。

        当然话不会说的那么直白,汪国声说的是:

        “我回临海前,从一个老朋友手里,收了一副吴昌硕的对联,不知道有没有那个荣幸,请书语侄女帮忙掌掌眼?”

        “汪老师您这话说的,太折煞这孩子了。”马老师帮忙接了下话,“能看到吴大师的书法,咱们来临海一趟,也就不虚此行了。”

        当爹的都这么说,沈书语当然只能答应下来。

        “咱俩都是提线木偶啊!”

        张扬这样想着,下意识的看了沈姑娘一眼。

        后者刚好也在看他。

        两人对视一眼,都懂对方眼神里的那种无奈,非常有默契的笑了笑。

        书房里,汪国声早就做好了准备,吴昌硕的对联已经在书案上铺开了。

        一副隶书的五言联。

        上面写着【华亚鹿车出,潮平鲤翰来】。

        落款是: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三。

        已知吴昌硕活到84岁,所以这副对联是他去世前一年,也就是1926年所作。

        第一次见到同龄人鉴定古董,张扬饶有兴致的站在一边,观察着沈书语脸上的表情。

        沈姑娘的表情非常认真,每个字一撇一捺都要看清楚。

        给人一种学霸在考试的感觉。

        半晌,她颇为老成的说道:

        “这副吴老先生晚年的佳作,实在是令人惊叹。”

        “华、车、出、平、来,这几个字,结字纵长,上宽下窄,左低右高;亚、鹿、鲤,这三个字,字形方扁,取纵横之势为结体特征;结体在变,但笔力拿捏的很好。”

        “我只能看出,这里面掺入了《石鼓文》的字形和笔法,圆笔直入,正锋铺毫,字体显得圆润、雄厚、拙朴……”

        张扬能听懂的有用信息是《石鼓文》。

        那是华夏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分别刻在十件石鼓上,是秦始皇时期的作品。

        据说想学篆书,抱着石鼓文的拓本,研究几十年,就能小有所成。

        至于沈书语说的其他的内容,张扬只能学昆汀说一句:

        “牛比~”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啊。

        张扬看着面前这副对联的物品信息,上联作于1926年,没有问题;

        但是下联,作于2023年。

        汪大师坏得很,用这种方法来考人家。

        “没了吗?”汪国声听完沈书语的鉴定词后,问她,“这副对联在你看来,有没有问题呢?”

        有问题,快说有问题啊!

        张扬看着沈书语,有点替她紧张。

        他经常被师傅这样考,如果说错了,就会听到汪大师一声直击灵魂的叹息。

        这次,看到沈书语果断的点点头,他心里长舒一口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