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李自成的墓?

        

        第465章李自成的墓?

        “来,再带我们看看那个三层的小亭子吧。”

        张扬和直播间的观众们,在宝友的带领下,自下而上的观察着这座石亭。

        在古代华夏文化的丧葬习俗里,其实很少有在墓前建亭子的习惯。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有这种做法。

        而且往往是皇室贵族,才有资格在陵墓前建一个“碑亭”。

        给自己的功德碑遮风挡雨。

        这座墓园的碑亭和旌表年代相同。

        应该是同一时间建造的。

        不过碑亭雕刻的要比旌表更豪华,也更精细。

        上面各种各样的瑞兽图案。

        甚至,龙和凤都往上招呼,显然到了1913年,当时的人已经没什么避讳了。

        看完碑亭,剩下的就是墓冢本身。

        这个墓园附属的东西都这么豪华,墓的主体当然也不普通。

        宝友转动镜头,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三层牌楼。

        牌楼的匾额上写着“仙宫”两个大字。

        往上是一对鸱尾,中间夹着亭台楼阁。

        两边竖着往下写着一副对联: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接受过义务教育的都知道,这是李白的《送友人》其中两句。

        让张扬感到惊讶的是,这座牌楼雕刻时间,又有点不同。

        竟然是1918年。

        比最早的墓园门,要足足晚了九年的时间。

        而且很多纹饰没有雕刻完,很明显是一种未完工的状态。

        “我大概明白了。”

        张扬推断了一下时间线,看着牌楼点点头:

        “这座墓园,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给自己建的,后来还没有完工他就去世了。”

        “他的后人要么是嫌麻烦,要么是没钱,直接给他安葬了,所以这上面才有这么多未完工的地方。”

        【好家伙,那也太孝了吧】

        【不仅没建完,他的后人还直接把他的坟给遗弃了呢】

        【这样一想还是挺绝的】

        【这个墓看起来还不错啊,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那……老师,这个能毁吗?”宝友问道。

        “恐怕不能。”

        前段时间,文物局的宣传部门给了张扬一些资料。

        里面就有类似的案例。

        这类墓葬属于1911年之后、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墓葬。

        近代乡绅的庭院式墓葬。

        非常少见,很有民俗特点。

        而且当年造价不菲。

        毫不夸张的说,光这个墓园里各种石雕、碑亭、牌楼加起来,放在市场上,现在的价值起码都超过十万了。

        更别说墓里还有陪葬品。

        能修建得这样墓园的人,棺材里面能没点宝贝吗?

        所以这个墓葬毁不得。

        “这个墓很珍贵吗?”宝友问道。

        “是的,绝对算文物了。”

        张扬非常认真的点点头。

        “我猜,这应该是你们方圆多少公里内,最豪华的墓葬了吧?”

        “好像还有一个更珍贵的,墓上面直接建了个房子,把墓给包起来了。”

        “地面上的房子吗?”

        “对,就一层的楼房。”

        “是墓主人自己建的,还是后代建的?”张扬问道。

        “好像是后代建的,参观还要收钱,搞了个什么农家乐来着。”

        “那有点逆天了。”

        这个玩法,张扬都有点佩服。

        老祖宗埋在地底下还在打工。

        不过更逆天的,应该还是那些愿意花钱去看墓葬的人。

        “那你这座,应该比那个农家乐的珍贵。”

        “我觉得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宝友也可以搞特色旅游啊】

        【对啊,不用建房子,用布围起来就好了】

        【直接建个大点的新房吧,把这个墓葬给包在院子里】

        【要我说,干脆把这个房子给卖了,连着墓葬一起】

        不管弹幕有多少奇思妙想。

        现实里的宝友,听到张扬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已经明白了这个墓葬的含金量。

        “我明白了,张大师。”

        “那这个墓葬,我还是报上去吧,应该是拆不了,说不定过个几百年,还能成为村子里的一个景点。”

        “我去,兄弟格局大啊!”

        张扬直接给宝友竖了个大拇指。

        这视野,比大部分只想着盗墓的观众强太多了。

        “那今天谢谢张老师了。”

        宝友开始说谢谢,准备告别。

        但是临走前,张扬突然发现了一个有问题的地方。

        “哥们儿,等等!”

        张扬叫住了他。

        “怎么了?”

        “刚才墓的牌楼前面,是不是有块石板啊?”

        “对啊。”宝友移动镜头,对准了地上的石板。

        “你没发现,这是块水泥板吗?”张扬问道。

        墓园里的其他建筑都是青石。

        唯独牌楼前面这个地方,是一块水泥板。

        看着就很怪异。

        “我看看……”

        宝友伸手摸了一下,又敲了敲,点点头说:

        “确实是水泥的。”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我们家放的,我们家的人都没怎么进来过。”

        【我不信】

        【咱们国家的水泥好像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吧】

        【1921年才有的国产水泥,历史书上背过的】

        【好像有意外收获啊】

        张扬看了一下这块水泥板的年代,1980年。

        这个年份,怎么好像有点熟悉?

        等等,张扬想起来了。

        这家墓主人的后人,隔年,也就是1981年,就举家搬迁出国了。

        所以这块石板,大概率不是宝友家里人放的。

        而是墓主人的后代干的。

        “老师,这个底下好像是空的诶。”

        宝友轻轻敲了敲,有了新的发现。

        “空的?伱再敲一下我们听听。”

        宝友照做,特意把手机的麦克风贴着石板。

        果然发出了清脆的“咚咚咚”的声音。

        这可以同时确定两件事:

        石板底下是空的;

        石板本身也不厚。

        会不会……

        张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犹豫片刻,对宝友说:

        “有撬棍没?撬起来看看吧?”

        “啊?这不好吧?”

        “别慌,我们这么多人看着呢,出了事,大家都是目击证人。”

        “只要你不一看到什么宝贝,就突然把连麦断开,那就没问题。”

        【哈哈哈哈】

        【对,只要你别突然跑路就行】

        【我赌五毛他等会儿直接跑】

        【这样不会破坏古墓葬吗?】

        “兄弟们,是这样的,这块石板是后来放在这儿的,堵住底下这个洞。”

        “说明什么?”

        “说明底下很有可能是个盗洞啊。”

        “那肯定是越快发现越好,兴许还能抢救性发掘一些宝贝。”

        “如果底下什么都没有呢?”宝友问道。

        “万一就是个坑呢。”

        “那你把水泥板盖回去不就好了嘛。”张扬笑道。

        “本来就是后加的东西,和文物也没啥关联。”

        “好像是哦……”

        宝友被张扬说服了。

        他把手机放到石头边,给了大家一个正对牌楼的视角。

        【来人截个图,去外网找一下这位死者的后人吧】

        【不说了,上根香】

        【[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不是,兄弟们别在我直播间上香啊。”

        “来来来,刷上香的人,小助理帮忙标记一下,等会儿每个人收六块钱的香油钱。”

        张扬的收费标准很讲道理。

        普陀山就是这样收费的。

        人家那佛像还不一定有这个牌楼老呢。

        不一会儿,宝友回来了,还带了个小伙子。

        小伙子应该是他找的苦力。

        来了二话不说,直接拿起撬棍,开始撬那块水泥板。

        才几秒钟的时间,就把一块方形的水泥板给撬了起来。

        两人一齐用力,像掀井盖似的,把水泥板给挪开。

        宝友这才过来拿起手机,带大家查看现场。

        果然,石板底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洞。

        新来的小伙子用手机的闪光灯看了一下,洞往下是弯曲的,方向应该是通向那个墓冢。

        “这是个高手打的。”

        张扬看到盗洞就得出了结论。

        像这么丝滑的盗洞,说实话,从业没个五六年,应该挖不出来。

        有些临时起意的盗墓贼,挖的盗洞往往像狗啃的似的,到处参差不齐。

        那样其实很浪费力气。

        真正的盗洞就应该这样,目的性明确,工程量还小。

        “行了,直接报警吧!”张扬把手一摊。

        就是八十年代的盗墓案,也得报警,没啥可说的。

        “老师,我好像懂了。”

        宝友指着墓洞恍然大悟的说道:

        “当年这家人突然有钱出国,不会是把他们家的祖坟给掏了吧?”

        “不过在他们那个年代,好像掏祖坟不犯法啊。”

        “确实有这种可能。”张扬点点头。

        “但是人家都润了,考虑这件事没意义。”

        “我觉得现在重要的是,你们附近村子里的老坟堆,都要检查一遍。”

        “这样一个近代的古墓,里面说破天,能出个几万块的宝贝都算了不起。”

        “现在还说不好人家出国的路费,是怎么来的呢!”

        “说不定你们的祖先,赞助的更多。”

        【大哥快去看看自己家的祖坟吧】

        【以前真是盗墓的黄金时代啊,盗完可以直接出国】

        【这样的话,墓园是不是就可以推倒了?】

        “我明白了。”

        “那我先挂了啊,老师。”

        “别急,你们先把石板给放回去。”

        张扬没忘记正事。

        在他的指挥下,宝友两人把那块石板归到了原位。

        看着镜头里的画面,张扬比了个OK的手势。

        这样才能当证人嘛,不然等会儿宝友偷偷钻进了可咋算?

        ……

        挂断连麦后,张扬把直播间右上角的计数改了一下。

        【总鉴墓数:8】

        【新发现文物遗址:3】

        这就是他的功劳簿啊。

        要是哪位领导心血来潮,想检查一下他的工作。

        点进直播间一看,马上就能看到他鉴定了多少坟。

        临到下播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宝友来看墓。

        “老师,我刚才看到你鉴定的那个庭院墓了,我想起来,我们村子里也有一个,现在都没住人了。”

        “你赶紧帮忙看看。”

        墓里没住人了?

        宝友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听起来很奇怪。

        不过他背后的画面还真像那么回事。

        九级台阶,紧接着一个石拱门。

        石拱门上的雕刻,和之前张扬和宝友们见过的很像。

        都是各种人物和瑞兽的浮雕。

        “这里还有几块石碑。”

        宝友指了一下台阶旁边的三块大石板。

        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走近一看确实有字。

        落款的时间写着“清光绪四年”。

        “这个墓葬,当地的文物部门没有保护吗?”张扬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至于啊,有明确年份的石碑,还有精致的石门。

        难道这个墓已经被搬空了?

        如果不是这样,没必要完全不保护吧。

        “没有保护啊,因为之前这里面还住着人的。”

        “让他们自己负责。”

        “宝友,你把话说明白一点,是有人住在附近,还是住在墓园里啊,这可是两个概念。”

        “旁边、隔壁,老师你能明白吗?”

        “我们这里的说法是:与鬼同住。”

        张扬刚想说自己明白,听到宝友一句“与鬼同住”,又给他整懵了。

        啥玩意儿?守墓人吗?

        宝友说话太抽象了,张扬放弃了理解,催促道:

        “算了,你还是带我们进去看看吧!”

        “嗯,没问题。”

        宝友拾阶而上,进入石门后,面前是一长条的石走廊。

        走廊的尽头是有座些衰败的双层木结构民房。

        “老师,那边是阳宅,就是墓主人后代住的地方。”

        “这边是阴宅。”

        “哦,我明白了!”

        “原来你说的与鬼同住,是这么个意思啊。”

        【不就是墓园建在家旁边吗?闹麻了】

        【我知道了,这是古墓派】

        【外人看还是有点阴森的】

        【隔壁埋的是自家祖先的话,还行吧】

        【农村很多地方都这样啊,只不过没有么好的庭院而已】

        张扬觉得弹幕说的很有道理。

        这个墓园,相比之前那个被盗的庭院式古墓,区别就是离房子更近,同时院子做得更气派。

        之前那个小墓,不管是墓门还是碑亭,都像是“蜗居”。

        现在这个,光看走廊就知道墓主人很有钱。

        “阳宅那边就不用看了,宝友你带我们看看阴宅吧。”

        “嗯,阴宅在这边。”

        宝友走到走廊的中间后,镜头一转,在他右手边又是一道石拱门。

        门上的匾额写着“双寿宫”三个大字。

        再往前走,就是目测有五六米高的主牌楼了。

        比之前那个更气派,更复杂。

        张扬扫了一眼,光牌楼上面浮雕的人物花卉,应该就有上百处,这在清晚期绝对是个大工程。

        墓碑上写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成用高和他的夫人向氏。

        这人张扬都没听说过。

        不过看墓志铭,那个年代,应该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好了,谢谢宝友。”

        “带我们长见识了。”

        “不过你说的与鬼同住,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就有把逝者尸体,埋葬于自住房屋地下的习惯。”

        “那种方式才比较货真价。”

        张扬说完,就打算断开连麦了。

        但是宝友的一句话叫住了他:

        “老师,这个墓的主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自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