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六章 寸芒与小隐

        

        表面淡然的陈树,内心松了一口气。

        和预料一样。

        李凤栖不是普通人,这一点可以确定,而他究竟有什么身份,和妖皇有什么关系,并不能改变陈树对李凤栖的看法。

        李凤栖在荧惑之巅神识能和封印之力共鸣。

        那么同样出自妖皇之首的八荒天牢这层封印之力,也因能与之共鸣才对。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倒也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李凤栖竟然能借助火焰将长枪龙胆炼化,把一条寒冰蛟龙化为肉身的一部分,这一点着实出意料。

        却是李凤栖的神来之笔。

        等他归来。

        就可以重新启动封印一事,到时候大罪之人必然会有反扑。

        那便战。

        有天道压制又怎么了?

        大罪之人终究是被封印了亿万年,实力和境界不可能保持在巅峰,若是巅峰时期的大罪之人,哪还有重新封印的机会。

        ……

        ……

        环绕太阳的封印之力褪去。

        李凤栖站在火焰之中。

        浑身上下依然还有细碎的电光缭绕,在火焰之中被烧毁的长发已经重新长成,而且机场,凌乱的垂落至背上。

        无风自舞。

        衣服是真没了。

        腰间朝歌,剑意盎然。

        神识内观。

        代表货肉身的体内世界,是一座高山再次显现峥嵘之姿,依然覆盖着白雪。

        平原之上,青草满地。

        冰川迢迢。

        流荡平原的大江大河泛散着蓬勃生机,依然漂浮着冰块。

        再内观秘境。

        有些讶然。

        黑白光剑形成的阴阳鱼,竟然有了变化。

        不再是光。

        而是两道黑白的火焰。

        其中代表着道家本源的那道白色火焰,隐然之间,在火焰里竟然漂浮着一本书,肉眼可见其形状。

        道家源书!

        和荧惑之巅镇压赫卡忒的道家源书一模一样。

        此刻和黑色火焰之间逐尾而游走,又有黑白火焰之气腾空而交互缠绕,形成黑白的光焰,直到天穹尽头,蕴含道家源书的道家本源,还是压不住剑修本源。

        剑修本源也压不住道家本源。

        道家本源虽有道家源书,然而剑修本源上,李凤栖因为出剑“太平”斩白裳,领域到一丝大义之心——这是属于剑修。

        因此依然均衡。

        若是不能均衡,此刻秘境就会出问题。

        剑意冲天之间,道家仙韵夹杂其上,恍恍然间,李凤栖的神识看见了亿万种可能。

        剑修和道家本源都有了质的变化。

        这意味着李凤栖的大道将可以达到更远。

        《春秋》化作墨韵形成的广袤天地没什么变化,倒是天穹之上东升西落的悬空大日,似乎也浴火重生了。

        以前只是散发出熏暖之意。

        此际却像是一个真正的太阳,火焰汹汹炙烤四方。

        在他神识无法感受到的地方,有一股寒意。

        很强。

        和当初秘境大日悬空之前一样,这股寒意恰好平衡了悬空大日的炙热,让秘境内没有冷热失衡,这使得整个秘境之中的生机,越发明朗。

        也许要不了多久,秘境之内就能铸一轮明月东挂。

        可惜没水。

        如果有水,也许经过漫长岁月,真能衍生出生命。

        破境了!

        不再是玉璞境。

        而是……

        寸芒境!

        亦是小隐境!

        道、剑双修的李凤栖,玉璞修身之后,同时踏足第三境。

        剑修第三境是寸芒。

        道家第三境是小隐。

        这次破境,不仅得益于太阳烈焰的淬体,也得益于道家源书和出剑太平的大义感触。

        实际上,体内秘境之中,和剑修本源相互而成阴阳里的白色火焰之中的道家源书,并不是荧惑之巅那本真正的道家源书。

        那本书不敢拿走。

        体内的道家源书,是那本道家源书分出来的一缕神义。

        若是真的道家源书,哪可能压不住剑修本源。

        何谓小隐?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直白一点的解释: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大道之理往往隐于细微的事情中,巧言往往会淹住真实。

        此境界的道家修士,不以自己的正确推定别人的错误,不以别人的错误推定自己的正确,只做一事,静心修道以达内明。

        和儒家第三境不惑大同小异。

        我辈修士,铸秘境、生本源而知大道何往。

        我辈修士,皆为璞玉而雕刻己身。

        这是除儒家之外,所有修士的第一、第二境。

        儒家第二镜是初知。

        第三境,剑修、儒家、武夫、巫族、妖族、道家、乃至于魔族、鬼族皆不相同,只不过最终大道差相仿佛,所走道路截然不同而已。

        剑修寸芒境,泛散一点的说,是剑修基础,立足于剑招之上而修剑光。

        剑气、剑意乃至于剑势,皆在其后。

        而剑光和剑气易混杂。

        所以九州修士,对于第三境寸芒境和第四境的剑修,最难区分。

        何谓寸芒?

        寸芒境之剑修,手中有剑。

        剑若萤光。

        若得一日出剑,则萤光绽放,宛若寸芒,亦成那星火,以寸芒之光,照耀千秋之世,以这些微剑光燎原而成天地之大光。

        一剑光寒照九州。

        这就是寸芒。

        一寸光芒。

        世间最闪亮,最耀眼的那一道剑光,皆起源于这一寸光芒。

        这一刻起,李凤栖是剑修寸芒境。

        一名真正的剑修!

        当然,依然修道。

        他的心法始终是道家《太虚经》。

        就目前而言,道家心法在李凤栖的修行路上极为重要,然而但凡厮杀,却全是靠剑修——么得办法,李凤栖没有道家名师教他道法。

        剑修快意。

        可李凤栖其实也挺向往道家的风采,什么缩地成寸,撒豆成兵,挥手之间便有风刃无数,又或者大袖一甩,便能袖笼星辰之光而成剑。

        万千剑落而杀敌。

        确实洒脱。

        心中打定注意,若是此次事了还能活着,死缠烂打也得让灰袍道人教自己几手道法。

        他不是说过么。

        算起来他还是自己的大师兄。

        教点道法又怎么了。

        剑、道之外,李凤栖其实也羡慕儒家,像陈树那般朝闻道而夕入青云,又活着是像徐墨规一样,出口成宪,何等潇洒。

        不仅如此。

        李凤栖对那一拳既出,则眼前万物可破的武夫也有憧憬之意。

        何等霸气。

        巫族和妖族么……

        李凤栖没有想法。

        着实是因为对巫族不了解,且巫族之强,源于天生血脉,不是靠后天努力就能成的,所以还是投胎问题。

        对于妖族,因为东魁那二货,李凤栖有些无语,不过对妲己摘叶成舟这些神奇手段,还是有点惦记。

        关于修行,李凤栖其实有点小贪心。

        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