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而杨秋这里所做之事,恐怕会被天下的大儒名士视为异端。

        这些人来了之后,定会每日对她进行劝诫批评,这岂不是请了几个活爹过来?

        一旦这群大儒名士会在她的头上撒野,对她的执政措施指手画脚,最后那只手一定会伸向权力。

        所以求人过来,就是求几个活爹过来。

        而杨秋所做的是先埋头苦干,让自己强大到众人不敢再来指挥她,只能依照她的措施予以赞美。

        因而她未来的目标是:

        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待到她的实力能够影响整个天下,众人都想前来分一杯羹之时。

        这群人只会对她所有的执政措施进行各种赞美,帮她找出一套合乎逻辑的说法,所以当下时机还不成熟。

        当然,蔡邕并不知晓杨秋未来的安排,只是理解了杨秋此刻拒绝天下名士到来的原因。

        确实太过惊世骇俗了,就连他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若让他那些名士朋友过来,恐怕真会被气死,确实还是隐瞒为好。

        “将军所行之事胆大妄为,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有时的思想的确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也不知将军此路是否正确,不过有件事将军此刻能否给我答案?

        待昭国建立之后,将军届时能否让我回去?”

        蔡邕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虽说在昭国住得愉悦,生活也舒适,但终归还是想要回去的。

        杨秋当初扣留蔡邕,是因为她当时对刘宏进行了羞辱,害怕蔡邕这个使臣回去之后会被迁怒,如今倒是不必再有此顾虑。

        “自然可以,蔡公无需担忧,新年过后再回去吧,如今天气寒冷,还是待气候暖和之后出行更为适宜。”

        杨秋微笑着说道,神情温和亲切。

        这个道理蔡邕自是明白,于是他点头应下。

        而中平二年终究走到了年底,新的一年来临。

        汉朝迎来了中平三年,而昭国也终于在这一日举行了盛大的建国仪式。

        昭国的开国之日,开平元年终于到来。

        第109章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昭国,大年初一的清晨。

        马邑县远处山峦之上,太阳缓缓升起,即便处于冬日,今日的天气却格外宜人,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有个好兆头。

        沉睡寂静了一整夜的马邑县,此刻已然热闹非凡。

        兵卒们整装待发,昭国的其他官员也都身着官服,翘首以盼今日这场盛大的仪式。

        为了这场仪式,众人筹备了将近一年之久。

        马邑县的官道各处,皆有兵卒站岗维持秩序。

        今日,普通庶民百姓不被允许自由活动。

        街道之上披红挂彩,一条长长的红毯从杨秋居住的官邸缓缓向外延伸,整条道路都洋溢着喜庆欢欣的氛围。

        为了今日这场仪式,昭国可谓是花费了不少钱财。

        因为要修建天坛、地坛、社稷坛,以及一些其他需要祭祀的地点,如日坛、月坛、先农坛等。

        当然,官员的官服,今天祭祀流程需要的种种东西,都需要花钱。

        然而,这并非只是形式表演,又或者面子工程。

        至少在这个时代,上至天子大臣,下至普通百姓,祭祀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若缺乏这种仪式感,那与蛮夷之人又有何区别?

        自华夏文明有记载以来,对天地的祭祀、对祖先的祭祀、对神明的祭祀,早已刻入人们的骨子里。

        昭国既然要宣布正式称王建制,就必须举行这场盛大的仪式,向众人宣告自己的合法正统,并祭天宣布顺应天命。

        若不完成这一套流程,连普通百姓都会认为昭国是野路子。

        所以,尽管花费不菲,但实际上带来的正面意义远远超过那些花钱的开销。

        因为从此此后,众人都会意识到,昭国确实建立了。

        即便未来有一天昭国失败了,记载于史书之上,那也是一个正经存在过的国家,而非反贼叛乱。

        当然,杨秋坚信自己不会失败。

        她身着一身玄色冕服,坐在特制的豪华马车之上,缓缓朝着天坛行进。

        其他需要一同参与祭祀的官吏,也都跟在她身后前行。

        今天这场祭祀,除了她要穿着特制的冕服,其他人也都准备了今日特制的礼服。

        而这些衣服的设计与穿着方式,其实都经过了一番讨论。

        因为衣服上绣的纹理,都能被他们赋予意义,所以这件事才会耗时如此之久。

        杨秋虽觉得可以从简,但在这个时代,衣服上刻着的日月山川都会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事儿还真不能随意。

        有时候前进一小步,这叫引领大家进步,但若是前进一大步,大家会觉得你在发疯。

        所以可以适当简化,但不能完全摒弃这些繁琐的仪式。

        更何况,一定的仪式感也代表着敬畏。

        人之所以为人,那就是对这世上的事物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更何况,这祭祀代表着权力的来源和正统,所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长长的队伍终于来到祭坛之下。

        这里是专门修建的天坛,自然要在这里祭告上天。

        此时,四周的兵卒都严阵以待,旌旗插满四周。

        关于昭国的旗帜,其实也经过了一番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