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后娘娘您走好!(下)

        

        “外臣,见过陛下!”

        “这是和谈的章程,还请陛下过目!”

        使节行礼之后,捧着国书迈步上前,自有一宦官接过,凑上前去交与皇帝。

        “罢吧,也念与诸公听听。”

        朱明挥了挥手道。

        “此战之后,年年岁末与我大燕白银一百四十万两,娟二十万匹……以偿此战耗费。”

        念至此处,虽然众人心中已经有了准备,可还是没想到这些番邦蛮夷竟是这般心黑,想直接扯下一大块肉来。

        “陛下,这……”

        那宦官捧着国书只觉得莫名的烫手,看着余下的文字,身子不由轻颤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继续!”

        朱明深吸一口气后轻颤道。

        “割让上谷,渔阳,雁门三郡之地用以骑兵牧马……以偿此战之损。”

        “嘶……”

        群臣中传来倒吸凉气的声响。

        “另外我燕国太子素来仰慕离国长宁公主之姿,望……以结永安……”

        那太监颤颤巍巍地念完最后一段后,已经被冷汗打湿了后背。

        偌大的朝堂更是针落可闻,

        骆粥仰头看去,只见那往日满身书卷气的年轻人也罕见的发怒,双拳握紧,额头隐隐有青筋冒起,正张口欲言,可视线扫过那珠帘时,又颓然的松开了拳头。

        整座大殿唯独那妇人松了一口气。

        “没听错的话,国书中所言是要我大离朝廷,割地,赔款,和亲?”

        骆粥对上朱明的目光,从中看出了强烈地不甘,没有犹豫,径直走到那使节面前一字一顿问道。

        “这是我家圣上的意思。”

        “也是我燕国数十万儿郎的意思。”

        使节看着往前的少年郎昂首道。

        “若是不允……”

        使节看向边境的方向顿了顿,然后猛然挥袖而下,其中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尔等蛮夷,实在欺人太甚!”

        “若是应下如此条款,我辈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又有何资格训诫子孙后代……”有几位老臣仰天长叹道。

        如此蛮横的态度引得朝堂上口笔诛伐之声不绝于耳,朝堂的文臣即便再是软弱,讲到底也是要些许脸面。

        “诸公,且稍安勿躁。”

        “诸公可知,从渔阳郡至此需几日?”

        使节见状也不慌乱,

        只是转身遥遥指着北地郎声问道。

        “而今我十余万铁骑齐聚于渔阳,若是破关,携兵锋之盛不出半月的光景便能杀至上京城下!”

        “诸公,非要试试这铁骑,快否?”

        话音落下,大殿之中静若寒蝉。

        因为细细思量之下,这使节如此狂妄的言语倒是真有几分成真的可能。

        群臣的目光下意识的避开皇位上那道落寞的身影,隐晦地落到了那珠帘后那妇人的身上。

        “太后娘娘,要知道不论是割地,赔款还是和亲,尚且又回旋的余地……”

        “可真到了铁骑入关的档口,这万里河山还不知与以谁家?”

        “还请娘娘,以基业为重!”

        那使节也不在掩饰,

        直接对着珠帘后的妇人高呼道!

        “哀家……准了!”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妇人,听闻此言后,仿佛触碰到了什么,猛然起身掀开珠帘决断道。

        “母后,三思啊!”

        “太后娘娘三思啊!”

        这一刻即便是主张求和的几位大臣也一同跪地痛哭道,不到兵临城下,万不得已之时,谁也不想遗臭万年,被子孙后代戳着脊梁骨骂。

        “哀家的话,你们没听见吗?”

        “哀家说,准了!”

        那妇人拖着华贵的长裙走到皇位前,高高在上的俯视着众人道。

        这一刻读书人口中所谓的君臣礼法,忠孝节义被那妇人几句轻飘飘的言语践踏得支离破碎。

        “朕死后有何颜面再见父皇?”

        朱明看着满朝文武和那挡在自己身前的妇人自嘲一笑道。

        “朕往后还当得了大离这个家吗……”

        语调中带着说不出的落寞悲凉。

        “自然当得!”

        骆粥从跪倒在地哀嚎一片的群臣中走出,一步一步踏到台阶上。

        “陛下尚未应允,你们便对着一介妇人磕头哀求不止,你们的骨头都让狗给啃了?”

        骆粥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人头轻蔑一笑道,语调不高可听在众人耳中,却是莫名的让人心头一颤。

        “你区区一个从四品的镇抚使有何资格妄议朝政?”妇人望着台阶上的少年郎冷声道。

        “依大离律,臣自然是有资格议论朝政的,倒怕是娘娘忘了祖训……”

        “依先皇遗诏,如今圣上已至及冠之年,娘娘理当还政于陛下了吧?”

        “要知道这江山到底是姓朱的!”

        骆粥迎着那面色阴沉的妇人平静道,这番话也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

        国朝养士百二十年,虽说不是每个文人都有风骨可言,可老朱家在他们心中还是有几分份量的。

        “皇儿,你来说说,哀家这些年所作所为,哪件不是为了老朱家,为了这大离江山?”

        那妇人倒也沉得住气,知道此事的关键所在,转头看向了龙椅上的男子,哪知素来言听计从的朱明罕见的沉默了。

        “哦,为了大离江山?”

        “可臣观娘娘的意思是……”

        骆粥自知机不可失继续道。

        “这万里河山,宁赠番邦,不予家奴!”

        骆粥掷地有声道,说话间脑子里又莫名想起了前世那位太后,两者之间又是何其相似。

        骤然听闻此言,朝堂百官俱是面面相觑,便是素来死忠于太后的几位重臣神色也微妙起来,眼中隐隐带着几丝羞愤。

        “你个黄口小儿……怎敢折羞哀家?”听着这一番诛心之言,妇人绕是养气的功夫再好也忍不住了,抬手便往骆粥脸上挥去。

        “啪……”

        没有预想中掌掴的声响,

        反倒是手腕被那少年郎稳稳的锢住。

        “今日娘娘堂而皇之,以大离之土地,天家之血脉,百姓之粟米,求那一人之权贵!”

        骆粥顶着众人惊骇的目光步步紧逼道,

        “此举,与卖国又有何异?”

        骆粥说话间右手已经搭在刀柄上。

        “贼子,你意欲何为?”

        “莫不是要造反不成?”

        “禁军,何在?”

        太后望着步步紧逼的少年郎,眼中罕见的闪过一丝惧意。

        听到大殿内传来的动静,上百名值守在外的禁军极快的从大门涌入。

        “给哀家,拿下!”

        “诺!”

        众人轰然应诺,将高台上的两人团团围住,冷冽的刀兵晃得人眼生痛。

        “莫要冒进,恐伤了娘娘千金之躯!”

        不过为首的那人却是高呼一声,迟迟不再进一步,隐隐还挡住了身后的同僚。

        “骆粥,你还不快退下!”

        朱明看着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举的骆粥是又惊又怒,明明昨夜已经应下,为何如今又如此莽撞?

        “陛下,臣不愿在退了……”

        骆粥不退反进道。

        “有老奴在,还请陛下心安。”

        话音刚落,

        一位手持拂尘的老太监出现在了高台上,对着朱明行了一礼后,便挡在龙椅前。

        老太监看起来慈眉善目,莫名地让人心安,同时也让想要冒险上前救驾的禁军停下了脚步,静观其变起来。

        大殿内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僵局。

        “骆粥,你究竟想要干什么?”

        朱明定下心来后,

        看着依旧不为所动的骆粥咆哮道。

        “禀陛下!”

        “自先帝逝世以来,这毒妇暗中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培养党羽,蓄养面首,祸乱后宫……”

        “所犯之事,可谓之罄竹难书!”

        “便是当年陛下生母病逝也有诸多蹊跷,据臣所查,此事也与这毒妇脱不了干系……”

        骆粥直视朱明道。

        “这……”

        听完前半段朱明尚且了无波澜,荒唐的事她这些年做多了,可后半段话刚落下便瞳孔收缩,便是身子也止不住的轻颤起来。

        “你,你……”

        反倒是被骆粥锢住的太后满脸错愕。

        “你这毒妇!”

        “又有何德何能被尊为当朝太后?”

        妇人刚想要张嘴解释什么的时候,骆粥右手拇指抵住刀柄往上一挑,腰间的绣春刀瞬间脱鞘而出。

        “噗嗤……”

        刀入血肉的沉闷声响起,

        那妇人被锢住的手臂应声而断。

        “啊……”

        断臂之痛又岂是养尊处优的妇人能够忍受的,当即痛得抽搐痉挛,险些昏厥。

        几滴血液飞溅到朱明的脸上,后者伸出手往脸上擦了擦,有些滑腻,指尖还带着猩红的血液。

        “即便太后娘娘犯了天大的罪责!”

        “可也不应当如此草率定夺!”

        “如此局面,天下百姓如何看之?”

        诸多大臣颓然地跪倒在地,面色悲呛,几个老臣更是直接昏厥倒地,余下的也是气的吹胡子瞪眼。

        便是还在抚须观望的李知节也被惊得扯下一揪白须来,看向骆粥的目光变得惊疑不定。

        “便是如你所言,朕又如何收场……”

        “今日之举实在太过了些……”

        朱明缓缓地摇了摇头,看向骆粥的目光也如同看死人一般。

        “还请陛下安心!”

        “臣是个守规矩的人……”

        骆粥说完又俯身到那妇人身旁低声喃喃道:“对了,娘娘,有些事您做没做过并不重要,毕竟咱锦衣卫干的就是这个的……”

        “只是臣还需要一道遮羞布,缓和与陛下的关系……”

        骆粥说完起身将藏于袖中的密诏甩出掷地有声道:

        “锦衣卫镇抚使,骆粥!”

        “今奉先皇密诏,清君侧!”

        锦缎落下,有朝廷重臣连滚带爬的过去捧起,看着上面行文的口吻和熟悉的印章仰天长叹道:“当真是先帝密诏!”

        “老臣恳请陛下,先传太医稳住伤势后在将太后送入寝宫修养!”

        “在此期间,臣愿亲自彻查骆指挥使所言之事,必然给百姓,给天家一个交代!”

        底下原本跪倒在地的李知节闻声猛然抬头,看着眼下的局势也不在犹豫,埋头叩首高呼道。

        李知节望着那痛得神志不清妇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幽禁在后宫的这段时间足够自己稳定朝堂让陛下重掌大权了。

        至于直接定罪下狱,自己则是从来想过,要知道若真是如此,这些年依附于太后的朝臣又当如何自处?

        兔子急了还咬人,鱼死网破的后果自己是扛不住的,不如徐徐图之,让他们自己推出一批台前的人来掉脑袋。

        让权力实现最平稳的过渡变可。

        至于这把刀,实在是太快了些。

        还是早些折了吧……

        “陛下,老臣……”

        李知节下意识的避开了骆粥的目光,再度叩首道,既然能在朝堂屹立不倒,除了知进退外,门生故吏也是不少的,此刻骤然发难,竟是有顷压之势。

        龙椅上的年轻人闻声舒缓了一口气。

        可高台上的少年郎,对周遭的声响确实置若罔闻,只是低声喃喃自语道:“太后娘娘,您走好,事后臣还得借你头颅一用!”

        而今大义之名已取,望着眼前的身份尊贵至极的妇人在没有一丝的迟疑,手中的绣春刀再度挥下,一颗螓首飞起,血液喷涌而出,身穿华美长裙的身影缓缓倒地。

        【气运值+10000000】

        当头颅落地的那一刻,似乎整个大离朝廷的气运似乎也被抽走了一部分,骆粥虽然无暇他顾,可心底也莫名多了几分底气。

        “滴答……”

        “滴答……”

        殷红的血液顺着台阶往下蜿蜒滴落,声音不大却如春雷一般在众人脑海中炸响,原本喧闹的朝堂死寂一片。

        地上尚且温热的尸体,和滚落在地尚未瞑目的头颅无一不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发生的。

        “诸公可能听岔了本官的话,本官是依照先帝的密诏办事……”

        “既然是清君侧,自然是要诛国贼!”

        少年郎提着淌血的绣春刀转身静静地看向众臣,脸上没有一丝的情绪,自顾自的掏出一张白娟细细的擦拭起刀身来。

        可底下的众人虽然气的嘴唇止不住的哆嗦,倒也没有轻易开口,落空算盘的李知节更是如鲠在喉。

        “国贼已诛,诸公可还有异议?”

        直至刀身明亮骆粥这才抬头缓缓道,目之所及竟无一人敢与之对视。

        原本清俊的面容落到众人眼中,显得莫名的有些狰狞,仿佛择人而噬的凶兽一般,要将人带皮带骨囫囵吞入肚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