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定教这地寸草不生

        

        午门之外,

        人头滚滚,

        被斩首的犯官连同那些硕王府内那些正儿八经皇亲国戚的人头堆在一起足足有四十几颗,其中单单是硕亲王的子嗣便有二三十人,不得不说这头种马确实当得挺尽职的。

        虽说朱家并非人人都似这硕亲王这般能配种,可这两百多年,十几代人传下来,皇亲国戚也有十几万人。

        “倒是越来越像个孤家寡人了……”

        骆粥在硕亲王的四爪蟒袍上擦净绣春刀后仰头看向大殿,始终没有看到那一道明黄色的身影,之前还想着保下硕亲王一命的朱明,下定决定之后,也是面都没有露过。

        “也是……”

        骆粥收刀入鞘摇了摇头了然道。

        讲到底,朱明只不过是念着幼年那几分旧情罢了,这皇清国戚的身份固然高贵,可在他心底的分量,也远远没有文武百官和外人想象中那么重要。

        毕竟他的亲戚太多了,他也顾不过来,甚至于很多堂弟堂妹的名字他也是记不得的,因为这些人名字都不记得的人,让他好不容易再度握紧的快刀,变得迟钝,生出隔阂,显然是不划算的。

        当然了,自己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去砍,因为即便是一辈子便是什么都不做,不吃不喝地砍头,只怕是从少年砍到白头,也砍不完这么多的脑袋。

        还得等自己坐上了那个位置方便,毕竟那时候,都不用自己开口,就会有人把他们的脑袋都砍了送了过来。

        “哗……”

        这是清水泼地的声响,刚刚刑行完毕之后便有数十名宦官提着水桶拎着抹布出来洗地,擦净,或许是这几日午门死去的人太多了些。

        那殷红的血渍已经顺着青石的缝隙浸入地底,从高处的大殿上看去就像用红线画成的棋盘一般。

        “先别着急收尸。”

        “把头颅摆成一个“死”字吧,让其余的大人退朝的时候路过也都看看,莫要这个字忘记怎么写。”

        骆粥看了一眼正在搬运尸体宦轻声官道,说罢,又亲自提着硕亲王的人头率先摆到了那青石板上,余下众人见状没了法子,只能硬着头皮陪着摆放。

        不多时,

        午门之外便写好了一个以鲜血为线,以人头为墨的“死”字,远远看去分外规整,分外明了,说来也是不过寥寥六笔,历朝历代繁体简体的写法也没怎么变过。

        常言道,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有爱情,亲情,友情等数不数胜的情感,能无形之中置人于死地。

        可依照骆粥看来,还是只有“死”最杀人,相比于精神超度来说,自己还是更喜欢物理超度,那种血债血偿,鲜血淋漓的感觉最为解恨。

        “陛下,国之蛀虫已除!”

        当满身鲜血的骆粥再度出现在大殿上之时,莫说满朝文武,便是平日里那这个鼻孔朝天拽的二五八的亲王,外戚,以及一众勋贵也是下意识低着头,不敢与之对视。

        “嗯。”

        “既然已经铁证如山,名单上京畿之地那些衙门里的官员也一并差人抓来吧。”

        朱明也不知为何,望着身上那粘满朱家人鲜血的少年郎没有太多的怒意,以至于方才死了那么多亲近之人,除了一开始的恨铁不成钢之意外,也没有太多的起伏。

        “陛下,那四大商帮走如何处置?”

        骆粥躬身继续问道。

        “那几名蛊惑硕亲王,一同抬高上京粮价的掌柜今日就得死!”

        “四大商帮背后的主子谋划出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他们也都得陪葬。”

        “可,他们本就是宗族制,盘踞在各地,一大帮子人聚在一起做生意,死了一个主子,马上就能从宗族里挑出另外一个来,再加上他们的祖籍都分布在各地,错综复杂,只怕不好杀……”

        “在加上这两日北伐大军刚刚到达北疆,往后一段时日还用的上他们,毕竟他们世代经商,有诸多渠道筹备粮草,若是贸然动手,只恐弊大于利,且徐徐图之,还得等到用完了,布置妥当之后再连根拔起吧。”

        “近来你只需要杀了那几个肇事之人,敲打一下他们,先把那批粮食放出来,将上京的的粮价稳定下来便可……”

        朱明思索片刻后眉头紧皱道。

        “当然,若是爱卿你有自己的法子也尽可试一试,只需要记住一点,切莫影响北伐后续的粮草的供应便可。”

        “臣,明白!”

        骆粥点头道,也清楚的知道朱明的忧虑,四大商帮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抬高粮价,自然也是知道朝堂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们。

        可自己却有的是阴损的法子。

        “罢了,你且先行下去处理吧。”

        “臣,告退!”

        “等等,”

        “在此之前,伱且去硕亲王府一趟。”

        临行之前,朱明又叫住了骆粥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开口道。

        “臣,领旨!”

        骆粥闻声愣了愣,

        可还是很快反应过来答道。

        他让自己去,

        而不是让东厂的番子去,

        暗藏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

        锦衣卫校场,

        三千余名身穿锦绣服腰悬雁翎刀的缇骑正静默的等在场中。

        细细看去,众人皆是脊背挺的笔直,右手压刀,目不斜视,虽刀未出鞘,寂静无声,可那股子肃杀之气已经在场中弥漫。

        本就是随着骆粥杀伐无数,满身杀气,加上青龙的调教之后,这几千底子本来就不错的锦衣卫缇骑的精锐程度已经不亚于百战之师,

        毕竟青龙本就是按照杀人机器来培养他们的,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情感,只需要服从命令便是。

        “指挥使大人到!”

        当骆粥迈步走上高台时,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那一身被血浸透的黑红蟒袍的少年郎身上,目光之中满是崇敬,不得不说,青龙洗脑的法子也挺不错的。

        “百晓生,四大商帮那边可有异动?”

        骆粥沉声问道。

        “回禀大人,他们那边暂时还没有任何异动,如今京畿之地的粮草已经被收购一空,就在一个时辰前,上京城内最后十几间粮铺卖的天价粮也已经被百姓买完了,城中的官办的粮仓里更是空的能跑马,他们的目的俨然是已经达到了。”

        “据碟子最新传来的消息,如今那四大商帮已经在城外的庄园中搭建了数十个粮仓,正忙安排人手装仓。”

        “看他们的意思,是暂时还不打算卖粮,想来是要等到饿死一些人后,等到百姓没了法子,这才开仓贩卖。”

        百晓生思索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动手吧。”

        骆粥闻声点了点头道。

        “骆大人,咱们再不要在等上半天,等到他们把所有的粮食都聚在一起,到时候也能省下一些搜寻搬运的功夫……”

        百晓生欲言又止道。

        “饿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不能再拖了。”

        骆粥摇了摇头道。

        “可……”

        “下官从未曾见过那家办起白事,在上京府衙门里也安插有眼线,可也没有听线人上报那户人家饿死了人……”

        百晓生疑惑道。

        “你只是盯着城中百姓……”

        “自然没有注意过那些没有户籍之人。”

        “难道你就没有发现上京城中已经好几日没有出现过乞儿和流民了吗?”

        “你说说他们都去哪儿了?”

        骆粥反问道。

        “讲到底他们也是人……”

        “只是命比草贱,从未有人提起罢了。”

        骆粥幽幽道。

        自己来到这方世界一年多,除了这件事之外也见过不少各地灾害后上奏的折子。

        其中无一例外都会提起受灾的百姓几何,当然这个统计死亡人数奏报和杀头请功截然相反,都是往低了说。

        同样也是无一例外,没有那个官员会上报城中少了多少乞儿,流民,甚至于他们姓命都不配出现在那冷冰冰的数字中。

        “这……”

        百晓生如鲠在喉。

        “青龙,听令!”

        “本官令你领两千缇骑即刻出城,将四大商帮所有人都控制住,如遇反抗者,就地格杀。”

        “青龙,令命!”

        青龙起身后大手一挥,自有两千缇骑分出队列,翻身上马,整个过程中皆是井然有序,除了马匹的响鼻声,和兵甲碰撞的声响外,便再无杂乱的声音,在令行禁止方面竟是还要胜过裴行武所统帅的边军。

        “余下一千人,都随本官来,出城之前也得把陛下交代的差事完成了。”

        骆粥见青龙离去后也是抬了抬手道。

        ……

        硕王府,

        后院中,

        此时,正值辰时,阳光明媚,又不没有正午时分骄阳的炙热,正是赏景的好时辰,硕亲王所纳的十几名小妾正聚在后院之中赏花,喂鱼,数十名侍女手捧着瓜果和糕点伺候在一旁,莺莺燕燕好不热闹。

        对于自家老爷被陛下钦点上朝的事实丝毫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这些年他烂到骨子里的事也干的不少,想来陛下叫去,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

        “姐姐,这鱼怎么不吃食啊?”

        一身穿绸缎面容娇俏的小妾洒下一把鱼食后,没有等来想象中百鲤争食的场面,那些锦鲤依旧是慢悠悠的在池塘中游着。

        “你这傻妮子,这几日喂得太多了些。”

        “你瞅瞅这池子里锦鲤都快胖成一团了,哪里还吃得下。”身旁一个年长一些小妾点了点那人的额头道。

        “那怎么办?”

        “给它们换些新鲜吃食吧。”

        “咯,正好今天这早点吃不完,就给水里的鱼儿尝尝鲜吧。”那人说罢,接过一旁侍女递过来的精致点心往水里抛去。

        “还真是给嘴养叼了……”

        那年长的小妾见糕点入水之后,锦鲤争相抢时的场景嗔怒道。

        “既然他们喜欢吃,索性也就让它们吃个够,在拿几盘糕点过来让妹妹喂吧。”年长的小妾挥了挥手,让身旁的下人再度端来几盘。

        “嘭……”

        就在接过盘子的时候,

        两块糕点掉在了地上。

        “啪……”

        那侍女刚刚准备去捡的时候,一巴掌已经扇到了脸上。

        “真是手笨得紧,一天天吃王府的,喝王府的,养的胸大屁股翘的,到头来竟是这点小事也干不好。”

        年长的小妾打完一巴掌又掏出五两银子丢到了地上:“拿去买点膏药敷上,这脸肿的样子,看得人心烦。”

        那侍女见了银子也顾不得脸上的疼痛,欢天喜地的跪倒在地连声道谢,说是怨气,倒也谈不上。

        毕竟眼下整个京畿之地,也就属王府的日子最好过,别看自己在王府受气,可回了老家便是寻常衙役见了自己也得恭恭敬敬的,等到上了年岁,回去还能盖上一个大宅子。

        “姐姐您何必动怒?”

        “唉,咱们王府里又添了几个姐妹,伶俐的丫鬟都被挑走了,姐姐身边使唤的丫鬟,也是越来越不够用了,也就是用顺了手,不舍的换,赶明儿,还是得花点银子去人市多挑几个。”

        年长的小妾闻声不由得抚额叹道。

        “姐姐,您不妨在等等。”

        “妹妹听说现在城外边好多人都吃不起饭了,估摸着在等上十天半个月天就有人要卖儿卖女了,到时候咱们姐妹一起去城外看看,花不了几两银子,就能挑来几个可人的丫鬟。”

        “妹妹倒是说得在理。”

        年长的小妾闻声也是眉开眼笑道:“这趟王爷挣了一大笔银子,免不得要给诸位姐妹赏下一些,加上百姓儿女命贱又卖的便宜,这一进一出倒是还有富裕的。”

        凉亭中,

        “一群鼠目寸光的妇人。”

        王妃坐在凉亭中望着那帮玩闹的小妾冷哼道,随即念头一转又忧心道:“也不知道王爷此举,会不会耗光与陛下之间那分情份……会不会影响了宣儿这个亲堂弟,在陛下心中的映像。”

        ……

        “咚,咚,咚……”

        骆粥领兵一路疾驰而来,望着道路两旁被剥去的树皮和光秃秃的树枝心底便越发的沉闷,到底还是低估了眼下的局面。

        大多百姓贪图小利,倒卖官府放的平价粮,加上大多城中百姓本就没有存粮的习惯,以至于这短短十来天,就已经出现百姓嚼树叶,啃树皮的情况。

        “快到了……”

        骆粥望着不远处那座极为阔气府邸冷声念着,自己不愿,也不屑于与升斗小民争利,却偏偏有人和自己唱反调,绞尽脑汁不顾死活的从他们兜里掏银子。

        “你们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旺旺旺……”

        如今早朝未散,自己提前领兵而来,他们自然是不知晓朝中发生的事情的,两名守门的家奴也是嚣张跋扈惯了牵着恶犬厉声问道。

        “噗嗤……”

        骆粥也不多说,

        手中绣春刀挥过两名家奴应声倒地。

        “旺旺旺……”

        几条恶犬见了血反倒是激起了凶性。

        “大人,莫要脏了刀,且交给下官。”

        随在一旁的王如龄望着那两条尖牙利爪,油光水滑狂吠不止的恶犬开口道。

        “啧啧,这王府里的狗都比外边的人过得滋润,这毛油光水滑的,肉也是不少,不能浪费,拿回去炖肉……”

        王如龄极为熟练的解决完那几条恶犬后,又差一个锦衣卫拎着,自己则是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

        “嘭……”

        王府的大门被猛然踹开,

        “丁修,你分出五百人直奔库房,莫要弄丢了一两银子。”

        “王如龄,你且领人将王府围住,莫要放跑了一个家眷。”

        骆粥听着后院传出的莺莺燕燕之声沉声下令道,说罢又提着绣春刀迈步径直往王府的后院走去。

        “啊……”

        骆粥前脚刚刚踏进后花园,

        便听得一声女子的惊呼声。

        “哪里来的不开眼的东西?”

        “不知道这里是王府的后院吗?”

        一名正在赏花的娇俏小妾看着入院的兵卒皱眉骂道,晃眼之下,还以为是王府的侍卫不小心闯了进来。

        “聒噪!”

        “噗嗤……”

        骆粥将绣春刀从她的腹中捅入,望着那倒地的娇媚小妾,心中没有丁点怜香惜玉之感。

        “您是骆指挥使?”

        王妃也是发现了这边的动静,起身从凉亭中走出,各个亲王的正王妃按照大离朝堂的品级来算,也是正一品,早些时候也曾随硕亲王入过朝,自然是见过骆粥的。

        “不知骆指挥使入府所谓何事?”

        “为何平白无故杀我王府的人?”

        王妃倒也不惧先行问道,望着他身前的尸体心中隐隐有怒意升起,语气中也是待着责备之意,要知道即便是自己在不喜这些狐媚子,可她们到底也是王府的人,他一个外人凭什么动手。

        “本官自然是奉旨前来。”

        骆粥面色不变道。

        “奉旨前来?”

        “王爷怎么没有和你一起来?”

        王妃狐疑道。

        即便是陛下要处置,按理来说也应当是自家王爷一同前来,而不是任由他一个外臣闯入王府的内院。

        “硕亲王吗?”

        “恐怕来不了了!”

        “宣儿呢?”

        王妃下意识道,心中隐隐也是想到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最为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嫡长子,毕竟亲王的位置是可以世袭的。

        “本官不知道那个是宣儿,可想来都杀完了,应当是没有漏掉的……”

        骆粥思索道。

        “这是陛下的圣意?”

        王妃强撑着脑袋里的天旋地转之感问道,骆粥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等着锦衣卫将整个王府包围起来。

        “本王妃,”

        “定要去宗人府讨个公道!”

        那王妃见状心神大震,可也不蠢,说罢便领着自己的贴身侍女往门外走去,也不理会后院那些乱作一团的女眷。

        “嘭……”

        就在她刚刚转身的那一刻,

        绣春刀猛然挥过一颗臻首猛然飞起。

        贴身侍女已然倒地不起。

        “你……”

        “陛下可曾命你来王府杀人?”

        那王妃望着身旁的无头尸体吓得面无血色,可还是撑着最后一点理智质问道。

        “陛下虽然没说,可派本官前来,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难不成还真让你们去宗人府闹?”

        骆粥望着那王妃冷笑出声道,

        毕竟陛下他也是要脸面的人。

        “都杀了吧。”

        “本官要这王府寸草不生!”

        骆粥再度抽刀解决完那王妃之后,望着后院那些珠圆玉润,体态丰腴的女眷沉声道。

        讲到底,不论有没有朱明的暗中授意,自己也会杀了这些人,一则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二则是,他们身为硕亲王的家眷享受了王府的荣华富贵,也理所应当的担上王府未来的报应。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中,自己是向来不信那什么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道理,也不听那祸不及妻儿老小的说法。

        “下官,领命!”

        话音刚落,

        为首的一名千户便领人杀了进去。

        “大人,下官回来了。”

        等到王如龄布置完人手赶来的时候,后花园中已经躺了一地女眷的尸体。

        后者望着空荡荡的后院,

        和手中扬起的雁翎刀有些落寞,

        可眼珠子一转,很快落到了那池锦鲤身上,收拢雁翎刀,一路小跑了过去,猛然一脚便踹开了,池塘中用来换水的石板。

        “王同知,你这是何意?”

        骆粥听着那疾流的水声看了过去。

        “回禀大人,这后院的池塘中的锦鲤距离房屋远了些,又有这么一大池子水降温,只恐烫不死,所以,下官先行把水给放了。”

        王如龄讪讪的笑道。

        骆粥摇了摇头也没过多理会,等到了后院再无哀嚎声传来,准备离开的时候,王如龄又是赶在自己身前第一个跑了出去。

        “你又要去干嘛?”

        骆粥望着王如龄的背影皱眉道。

        “回禀大人。”

        “下官寻那生石灰去了。”

        王如龄回身抖了抖身上的水渍道。

        “回禀大人,单单是杀人放火,下官想来还是有些不妥的。”

        “等到来年开春,这王府的荒地上依旧会长出杂草来,有了这焚烧的木炭和尸体增肥,说不得还会长得更好……”

        王如龄正色道。

        “若是洒上那生石灰,且不论他是蛇虫鼠蚁,还是野花杂草,只要这石灰还在,都别想生在这片地上……”

        王如龄笃定道。

        “……”

        “这石灰若是不在了又当如何?”

        骆粥目光狐疑道。

        这王如龄自打从那青水县听完那书生的言语后,每逢抄家,定然埋头思索,不知道他脑袋里想的什么,自己说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如今听完这番言论倒是明白了一些。

        “还请大人放心!”

        “下官每逢清明,必然亲自来上一趟……”

        “给这王府续上石灰,”

        “定教这地寸草不生!”

        王如龄决然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