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活佛送俊婴
书名: 玄冥朱雀剑 作者: 周比 分类: 仙侠

        更新时间2013-10-6 22:53:03 字数:2986

        唐玄宗末年,朝廷奸逆当道,世风日下,民不聊生。

        瑶州边陲,有一座天邻山。

        在天邻山的山腰,有一个整齐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间崭新的木屋,住着一对中年夫妇,无任何子嗣。

        男主人姓方,叫方太平,父母起的名字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赶上这样的世道,更加反衬了这个名字的朴实。女主人娘家姓李,尊称方氏。

        夫妇二人除了种地之外,男主人还熟知许多草药,平日采些草药贴补家用,日子过得还算殷实。于乱世,能够安然度日,也算是一份难得的幸福了。

        只是没有子嗣让他们成为街坊间的谈资,才被迫从城里搬到山上来住。

        女主人方氏除了日常的家务之外,就跪在家里供奉的观音像前祈求,祈求能怀孕生子,为方家添香火,也为这个家添些生气。

        即便这样虔诚祈求了二十多年,依然毫无效果,终于在最近一次的争吵中,丈夫方太平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压抑多年的期盼和失望一股脑地发泄出来。把观音像、香碗和供奉台一起扔到了山崖下,打断了方氏这样毫无成效的祈求。

        此后,方氏整日以泪洗面,丈夫也是郁郁寡欢。眼见着温馨的小家变得冷清,和睦的小两口变得充满隔阂。

        深秋的一天,丈夫照常出去采草药,妻子在家忙于家务。正在院子晾晒被子的时候,门口来了一位老和尚,光亮的头顶迎着阳光有些刺眼,面相和善,花白须髯飘摆于前胸,穿着肥大的僧衣倒反不显得和尚很胖了,手中捧着化缘用的铜碗,说是铜碗倒更像铜盆,比一般和尚拿的碗要大太多,另一只手拿着佛珠。

        站在墙外一直往院子里看,最后落到女主人方氏的脸上。

        方氏倒没显意外,本身人很善良,加上对于佛家信奉,对于这些来化缘的和尚很是亲近,也乐于供些斋饭,只是搬到山上的这几年,来化缘的和尚罕至,施舍的机会也就少了。

        方氏很和气地轻喊:“老师父,您是要化斋饭还是化钱财?”

        老和尚面带笑意,说:“贫僧今日至此并非化缘,是佛祖遗梦,特来施助于女施主的。”

        方氏有些疑惑,又有些好奇。

        走到栅门前,打开门,打量着眼前的和尚,“师父甚是奇怪,看师父的穿着并非昂贵,而奴家虽非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何需帮助?师父玩笑了。”

        老和尚大笑,说道,“钱财乃身外物,食能裹腹,衣能遮体,便是生人。但人活于世,莫非僧道中人,传宗接代、子孙满堂,即是大福。冒昧地问下,贵府子嗣几人那?”

        方氏听后大惊,忙把和尚往屋里让,要款待老和尚。

        和尚推让,就在这里便可。

        “夫人,现在,可否需要我的帮助?”

        “需要,需要,活佛请一定要帮忙啊,可不知这忙活佛您如何来帮?莫非有仙丹灵药不成?”

        和尚微笑,“夫人哪里话,市井所传,乃江湖郎中谎骗之用,我乃佛家弟子,怎可跟江湖骗子一样了。”

        方氏慌乱,“非也,大师莫怪,实乃无奈之言,之前有过数次尝试,并无效果,说来惭愧。”

        和尚从里襟儿的口袋里掏出一颗墨绿色的珠子,鸭卵般大小,递给方氏,说:“夫人请看,这颗神珠乃佛祖遗梦所赠,好生供奉,定能在短日实现您所愿。“

        方氏将信将疑地用双手接过珠子,仔细打量着,说:“师父有所不知,奴家供奉观音佛祖二十余年,并无任何收获,前几日与我家夫君争吵,被损坏,便断了供奉,实在……”

        话到嘴边,方氏又咽了下去。

        和尚大笑,“出家之人,岂可打诳。”

        说完,便转身顺着山路,往山下走了。边走边大声吟唱着,“信则灵,不信则空,信则灵,不信则空啊……”

        方氏有些莫然,手里捧着那颗珠子。

        丈夫采药回来,看到妻子用紫檀木搭了一座供台,点上香火,又开始了供奉,本是非常生气,但看到供奉的神像,又特别奇怪,供奉的并不是神像,应该说是神物,一颗黑色的珠子。

        不知道何时何故,方氏从和尚的手中接过珠子后,墨绿色渐渐消失,变成了完全的黑色。这样细微的变化方氏是无从察觉的。

        丈夫压着怒火,质问方氏,“你又在做什么?无用、无用,跟你讲过多少回了!”

        方氏很是惧怕丈夫,低声地说,“这是一名佛法高深的老和尚所赠,说是只要虔诚供奉,短日便会如愿以偿。还说是佛祖遗梦,一定灵验。”

        丈夫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

        丈夫心里明白,妻子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也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寄托于这种虚幻的神灵。

        丈夫是心疼妻子的,为了让妻子心里不太难过,也就随她了,没有再继续多说什么。

        两个月过去了,妻子很虔诚,甚至比之前供奉观音佛祖还要虔诚。尽管妻子有几次进香的时候,都劝说丈夫跟她一起拜一拜,但丈夫始终没有理会,也就作罢了。

        一个十五的晚上,丈夫由于睡前多喝了几口水,三更起夜,朦胧中发现那个珠子泛着绿光,抬头看看窗外的圆月,便以为是月光照在上面反射的光,也没有在意。

        第二天早上,天边刚泛红,妻子突然隐约中听到孩子的哭声,急忙使劲儿推了推身边的丈夫,说:“你听,什么声音,孩子的哭声?”

        丈夫没有好语气地说,“是不是又做梦了,天还未亮,赶紧睡觉吧!”

        “不对,你听,你仔细听听。”方氏坚持着。

        丈夫竖着耳朵仔细地听了听,觉得确实有什么动静。然后半起着身子,把耳朵对着窗外听,“有声音,确实是哭声!”

        夫妇二人立刻紧张起来,一起跳下了木床,跑到了院子里,向四下观望着。

        突然方氏说,“夫君你看,那山坡上有个包裹!”

        “是啊!哭声好像就是从那传来的。”

        两个人开始往包裹那跑。越跑越近,越近哭声越清晰,确实是孩子的哭声,两个人欣喜着,也加快了脚步。跑到近前,丈夫抱起包裹,确实是个襁褓中的娃娃。

        方氏急声说,“显灵了,显灵了……”然后转身朝东跪拜,边哭便叩头,嘴里默念着“多谢活佛,多谢活佛……”

        丈夫连连点头应允着,禁不住掉下激动的眼泪。

        夫妇二人看了看四周,没有什么人,不像是谁家把孩子放这儿的,便抱到了自家的屋里,放到木床上,

        自从丈夫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就不哭了,放到木床自己咬着手指头,还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丈夫急忙把包裹解开,第一时间确认了一下性别,男孩,孩子应该有四五个月大了,五官俊朗,身体结实。丈夫的欣喜又加深了一层。

        方氏并不关心男女,只要能够有个孩子就好,只要能成为自己的孩子就好。

        认真端详着孩子的小脸蛋,突然发现了异常,忙跟丈夫说,“夫君你看,孩子的左眼周围是不是有块灰色的胎记?”

        丈夫仔细看了看,“确实有,颜色不太深,长大成人后可能就会变浅了。哎?你看右眼是不是也有一块,不过是红色的?”

        方氏又仔细看了孩子的右眼,“确实有,脸蛋是白的,右眼的周围却发红,这可怎么办那?怪不得……”

        方氏有些失望,但‘怪不得把孩子扔了’她还是没有说出口。

        丈夫劝慰着说,“人家富贵人家嫌弃这孩子,双眼圈阴阳胎记会给家门带来不幸,咱两有什么?一穷二白,还能有什么不幸!这就是老天对我们的眷顾了,怎么你还不知足?”

        妻子看着,两个人四目相对,都抹着眼泪哈哈大笑起来。

        笑罢多时,妻子突然想到,该给他们的儿子起个名字。丈夫望着天边的鱼肚白,再望望天上雾气和云层后边渐白的月亮,对妻子说:“云在雾里,月在云中,就起名叫云月吧,怎么样?“

        妻子拍手叫好,“好名字,好名字,没想到你只念过几日的私塾,能想到这么文雅的名字,我家云月有福啊!”

        丈夫依然每天采药、卖药,妻子在家除了做家务,主要还是照顾小云月。

        一家三口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却充斥着满满的幸福和快乐,这都是小云月给这个家里带来的。

        妻子每天依然进香拜奉那颗珠子,并不为再求子嗣,只是出于信仰和一份对那位老和尚的感谢。

        云月一天天地长大,在能爬能走之后,就喜欢上了那颗珠子,总是趁着母亲不注意的时候,站到板凳上把珠子够下来,玩弄一番,然后被母亲呵斥之后又还给母亲,放到供台上。

        每次云月捧在手里的时候,珠子会泛出如之前一样的墨绿色,方氏并没有注意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