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岁月千秋 狐狸再得人身!
书名: 诸天万界我第一 作者: 天坛非雨 分类: 科幻

        

        “和尚,你是自己离开?还是老孙送你离开?”

        花果山水帘洞,一和尚形容淡然安坐。

        对面一只猴子,尽是急躁。

        急躁,也仅是几分本性难为而已,终究不是暴躁。

        看着这性情淡然的和尚,孙悟空已然感觉自己快要暴躁了。

        虽说这五百年来,多亏这和尚相伴,才不至于寂寞。

        可现如今自己已然得了自由,这和尚还不将这本属于自己的洞府归还,是不是有点儿欺猴太甚了。

        要不是五百年岁月,已然了解这和尚的底细。

        非得伸手将这和尚给扔出去不可。

        “此地,和尚已然忘记了安然几许。”

        “不知和尚离了此地,可还有安身去除。”

        这一刻,和尚的淡然,与猴子明显急躁,形成了一番较为鲜明的对比。

        “话说你这和尚,不在灵山安坐,非得待在这花果山,算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这问题,已然不是第一次了。

        既不是第一次,和尚自有回答。

        可那答案对猴子而言,实在有几分深奥。

        不能理解,最直接爽快的体现,自然是不相信。

        “和尚曾言,吾道不归,不入灵山。”

        佛曾言,诸般不执,四大皆空。

        金蝉子却有执念。

        随着岁月积累,越发深沉的执念。

        “那你这和尚的意思就是非得霸着老孙的水帘洞呗。”

        “和尚,别以为你修行至深,老孙便怕了你。”

        五百年本源之地的修行,自不可能说半分没有得。

        虽说失了五百年岁月的自由,换来的却是修为的强大,以及相对安宁的心性。

        有些东西,终究是本性。

        再多的修行,也仅是相对平衡而已。

        一场修行,为的固然是长生大道。

        可若是连自我本性都修没了。

        旁的也不必多言,仅是这得失之间,怕是已然不清楚了。

        相对安宁的心性,终究磨没了,孙悟空一声长啸,举棒就打。

        便是过去五百年岁月,往昔大战天庭的风采,没有一丝半豪减退。

        “你这猴子,五百年的清净,依旧改不了你这毛躁性情吗?”

        一棒击打而下,赫赫雄威,便是大地,都要被震动下陷。

        而在一声言语淡然间,一记手印,轻抚猴子头顶。

        “哪个混蛋,敢在你孙爷爷头上动土?”

        一声长呵,一蹦直接跃至花果山水帘洞顶层。

        眸中神威金光绽放,扫荡整个天地。

        就不相信这一双天生成就的眼眸神威下,还能有鬼魅隐藏。

        一双眼眸神威施展,亦有几分灵性使然。

        那一指头,落在头顶,无声无息不说。

        关键自己这天生成就的铜头铁脑,一个劲儿的疼痛难耐。

        能有如此威能本事,当不至于天地间的无名之辈。

        “你这小猴子可以嘛。”

        “大闹天宫也就罢了,如今还自称爷爷了。”

        言语淡然间,卫无忌一身青衣,迈步而出。

        “嘿嘿!”

        “师父,在您面前,无论何时,老孙都是当初的那只蒙您教导的小猴子。”

        “这不是许久未见,逗您老人家开心吗?”

        收了金箍棒,猴子一个跳跃,立身于卫无忌面前,嘿嘿灵动笑然。

        “嗯,想来的确有几分开心。”

        “不过你要是能办一件事儿,为师应该会更加开心。”

        卫无忌笑眯眯言道。

        “师父有命,徒儿自当效行。”

        “不过有些事儿,若是太过为难······”

        一时狂妄,五百年不得自由。

        虽说修为在增长,这教训也深刻记在了猴子心里。

        而一记无情脑瓜崩,更让猴子认清了现实。

        这般天地,还远不足以让其为所欲为。

        有些事儿,若是连师父这般修为都感觉为难。

        交代到他手里······

        这实在不是自信与否的事儿。

        万一真的误了事儿,有负师父一番重托。

        便是无言,猴子也自感羞辱。

        “这事儿倒也不算是太难。”

        “说来终究到底,还得······”

        言语间,卫无忌将目光落在了金蝉子身上。

        “又得五百年,修行终究差之一步。”

        “吾道亦是难寻。”

        “看来这滚滚红尘世俗,终究得走一趟。”

        卫无忌目光落下,金蝉子似是明白什么意思。

        平静之间,脑后光圈汇聚一团灵性。

        此灵性代表了金蝉子有生以来的全部修行。

        以佛家定义而言,便是舍利。

        最后一丝修行意念,牵动舍利,落在了卫无忌面前。

        “红尘世俗一遭,若是无归期,此便是送给道兄的礼物,还望某要嫌弃才是。”

        失了一身修为,不至于性命损伤,却也不过一凡俗之身。

        凡俗之身,神色平静,尽归淡然,步步向花果山迈出。

        “为师要你办的事儿,就是好好跟着这和尚。”

        “什么时候他明白了,你便有自由可言。”

        一根手指点了点尽是发懵的孙悟空,卫无忌言道。

        “啊?”

        “师父,您是不是开玩笑啊?”

        孙悟空闻言之下,自是吃惊到了极点。

        “你见过师父什么时候,这般开过玩笑?”

        言语虽淡然,神情间却是一分肃然。

        “师父,您这实在是有些难为弟子。”

        “先前便不必说了,就从弟子重归花果山算起,也有五百岁月。”

        “这般悠久,他都未曾想明白。”

        “真要等他想明白了,估计真就是猴年马月了。”

        “徒儿莫不是一直都要陪着他?”

        在卫无忌面前,孙悟空自不藏着掖着。

        一番言语,大有那么点儿倒苦水的意思。

        五百年岁月,因这和尚,倒也不算寂寞。

        可孙悟空也因此而将和尚的另外一面,了解一番。

        不是别的,就四个字——太过执拗。

        而且出身佛门的那张嘴,实在是太能说。

        孤寞时,有那张嘴,自是解闷。

        也有些时候,孙悟空恨不得立即恢复自由身,将那张嘴,用针线缝起来。

        “他想不明白,其实你也想不明白。”

        “陪他走一趟,没准儿你也就想明白了。”

        话,从来不说的清楚透彻,留下的自然是一双略显迷茫的眼眸。

        “修行,从来都是一场体会的过程。”

        “既然现在想不明白,自可在体会中,慢慢自明。”

        正如哪吒终究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一般,天命使然。

        既是孙悟空,又怎能躲得过大闹天宫,又怎能躲得过那一条九九八十一的十万里征途。

        起始原因如何,并不重要。

        过程如何,亦是不重要。

        唯独结局难变,这便是所谓大势难为。

        而对一场修行来说,结局如何并不重要。

        在过程中,不断的经历,不断的体会,才是最为宝贵的。

        “既然师父有命,徒儿遵从便是。”

        纵然还有许多想不明白,有一点,孙悟空还是深信的。

        师父终究不会害他!

        “师父等待你真正明悟的那一刻,相信这一天,不至于太远。”

        一缕青芒包裹着卫无忌的身躯,逐渐消散。

        而这凡尘世俗,此刻正经历处处的烽火凶焰。

        “一番准备,本为了后手所虑。”

        “现如今既是这般情况,自不该闲置。”

        无情凶险,于时光漫长中已然适应。

        看着那血腥无情,终究无法漠然。

        随手一点,一条有资格争夺承担三界重担的真龙,昂首长啸。

        “倒是真会物尽其用。”

        “不过于我天庭而言,倒也未曾不是机会。”

        长龙咆哮,自然瞒不过玉帝。

        若是旁人,玉帝早已然无情点杀。

        可到底,终究有一份儿属于直系的血脉关联。

        若能得一番成就,公私之间,其实都算不上坏事儿。

        于是随着玉帝的一封旨意,天庭几尊骁勇善战的大将,悄然入了人界。

        一场兵峰凶险,历时差不多百年岁月。

        一条真龙入主,统御四方,方才使得天地归于安宁。

        “观音尊者,那南赡部洲,经历一场凶险杀伐,多有灾难苦果。”

        “你却去寻个合适人选,让其步行来我法地,得经文三藏,以全天地之善。”

        随着大雷音寺,佛座安然的一封如来法旨,观音尊者化身一平凡老僧,踏足立国不过十数年的大唐。

        “呼!”

        “经过这么长时光的修行,少说千年岁月,我五哥终于再次修成了人形。”

        万窟山,因山中多有洞穴,足有数万之数而得名。

        一座换做千狐洞的所在,一只褐灰色的狐狸,于阵儿阵儿光辉间,显露身形。

        “还真有几分不适应。”

        “虽然修为再复,逝去的光阴,又该向谁讨还呢?”

        狐狸狡诈,本是天性。

        一番低声呢喃,更是不自觉流露出几分恨意。

        一朝修为尽散,蹉跎岁月时光,自然是恨,又如何能够不恨。

        不过有些事儿,五哥心里也明白。

        就自己这点儿本事,念及报仇二字,无疑是自寻死路。

        至于那修为强大,却也心性单纯的妻子,五哥亦不曾有多少指望。

        历经无情岁月,能再归人身,除了苦学修行之外,自然少不了妻子的相助。

        而之所以能得如此相助,除了本性良善,终究不舍外,自还有几分看在孩子的份儿上。

        看在孩子的份儿上,相助再归人身,已然是极限。

        再言复仇之事,首先绕不过自己的,就是妻子。

        因心性单纯良善,颇得大能赏识喜爱。

        传授本领,虽无师徒之名,却也有师徒之实。

        有一番缘故因果,与那一家人的干系,自然更是深重。

        但凡流露一点儿复仇心思,首先放不过自己的,就是妻子。

        可这白白耗费的时光,就此认了,又怎能甘心。

        劈天神掌,一掌可劈天。

        如此威能,尽藏于千狐洞,实在太过可惜。

        “虽说得了修行秘籍,无外力相助,想要达到相对境界,实在万分艰难。”

        智慧神光眸中闪烁,真为以后所虑也罢,单纯为了自己也好,终究要有所计较。

        反正如妻子一般,坐拥神功,却安然山中,实在是不可能之事。

        “五哥,能够再归人身,其中诸多不容易,你自深有体会。”

        “往后还需更为谨慎行事才好。”

        “远离红尘是非,安然山中自在。”

        “你我儿女绕膝,终究是一份难得美好不是吗?”

        一道身躯妙曼,挺着几分凸起的肚子,默默钻进了五哥怀中。

        跟着先生修行那段时光,除了本身修行外,亦曾有幸听得先生讲解诸多。

        有些话,云山雾罩,玄理至深,便是此刻,也不一定明白。

        可有些话,通过这些年的安心静思,倒是体会不少。

        美美念及于此,心思终究复杂。

        先生所学,古今罕见。

        一番所言,自不至于平白无故。

        通过这些年的醒悟观察,狐妹自己也明白了许多。

        有些时候,也曾狠心。

        不就是狐狸之身吗?

        未曾修行人形之前,不也是狐狸吗?

        何况这么多年,还真有几分习惯了。

        然每一次的最终结果,终究还是心软。

        明知道其意所在,每一次还是不自觉心软将许多所学经意讲解。

        当初附注于五哥身上的枷锁,便是这般情况下,加以岁月消磨,而让其生生挣脱。

        其实到最后的关头,依旧几分犹豫,是否让其再归人形。

        终究还是心软不舍。

        如今看的五哥再归人身,狐妹一时间心思真的是诸多复杂。

        喜悦自然有。

        心里却也明白。

        修行复得,五哥再难安然。

        后悔,已然是来不及之事。

        或许到了此刻,依旧有几分不舍。

        能做的,便是劝慰。

        有些时候,他真的不懂五哥。

        山外世界,纵有诸多美好,却也有诸多凶险。

        能在山中安宁自在,又何必非得招惹是非。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

        不管心头何等想法,这一刻,五哥自然是顺着狐妹说法。

        千多年的陪伴,自有感情。

        可说起来,更多的还是几分忌惮。

        自己一番心思,一旦为狐妹察觉。

        纵然不死,这千狐洞也将是最终的归宿。

        “为了你,也为了孩子,我终究诸多心软。”

        “我终究辜负了先生对我的教诲。”

        “惟愿,你不会辜负我。”

        默默看着五哥踏出千狐洞的背影,狐妹默默抚摸凸起腹部。

        “狐妹,对不起,我只能说,尽可能不辜负你。”。

        “这些年,你也曾给我讲解诸多经意。”

        “放下屠刀,你可知有多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