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发电!发电!
书名: 大明王冠 作者: 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 穿越

        

        来时星月兼程,归时亦如此。

        时间紧迫。

        返回应天之后,距离婚期还有二十余天,黄昏都有点不敢置信,在十五世纪这个交通状况下,自己竟然在一个多月内来回跑了八千多公里。

        简直不可思议。

        这一趟花费极大。

        仅是车马费,就是一笔巨款,沿途跑死跑病的马儿就有七八匹,剩下的马儿基本上也废了,再也无法长途奔驰。

        四个车夫的人工费,沿途的开销费用,加在一起,也是上千两白银。

        而成果仅仅是十块磁铁。

        投资和产出似乎不成正比,但这是十五世纪,有了这个磁铁,其后续带给自己的利益,绝对不是几千两白银可以衡量的。

        回家之后,让钱沣去徐府报了平安。

        黄昏没去。

        他还有事情,休憩一日。

        第二日一大早,去钟山的工厂里找到老李,检验他的工作成果。

        完美完成。

        除了黄昏叮嘱剩下的十斤铜,其余的两百八十斤铜全部浇筑成了铜线,并熔接在一起,差不多有四百五十米左右的铜线。

        够用了!

        有铜线还不够,还需要弄到绝缘物质,没有绝缘物质包裹的话,效果和质量都会很差,而且会存在安全隐患。

        绝缘物可以采用的方案有两种。

        陶瓷和漆。

        漆自古就有,大明王朝也有,只不过价格昂贵,但还是能买到。

        陶瓷可以找人定制。

        黄昏打算双管齐下。

        让许吟去市场买漆,黄昏则去了当初定制精美小瓷瓶的那家陶瓷窑,找到东家,提出要求,希望对方能为完成自己的订单。

        对方一听黄昏的要求,很是头疼,这种样式的瓷器以前没做过,需要多试几次,说,“你要求的瓷管,长度太长不好拉胚,我们要做的话,也只能极尽能力下的拉出能力范围内的长度,再长就没法了,所以需要多次尝试。”

        黄昏想了想,说不用试,直接按照我说的做就是,大量制作成品,一窑烧出来就是,哪怕是十根里面有一根,也是可以的。

        烧窑的东家一听,心头默默算了下,“按照十中取一,怕是要制作数百根样品,才能达到你需要的要求,这个成本很高。”

        黄昏笑说,“不会让你吃亏。”

        东家犹豫了下,“行,可以尝试下,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最后一根成功的都没有,这个钱还是得你来出,总不能让我的工人白干一场。”

        黄昏点头,“这是自然。”

        又道:“不过我还有个要求,希望这些瓷管,里外都要上釉。”

        东家不解,“外面上釉是为了好看,里面上釉是为了什么?”

        黄昏也不好解释,含糊其辞。

        里面上釉,是为了不伤铜线,没办法,铜线得来不易,且铜线若是有伤,会导致烧线之类的安全事故,不如多花点钱,一次性做好。

        付了定金,黄昏立即回城去准备其他事情。

        制作木板。

        制作滚筒。

        制作各类垫圈——也用木片抛光之后打磨成垫圈样式,好在木工师傅技术精湛,制作起来并不算难。

        再用木板制作出一个U型框架。

        一切准备妥当。

        黄昏又去买了各色竹子,找来木工师傅,将竹子削成蚯蚓粗细的曲折形状,宛若一条盘山公路,制作出一定数量后,全数拿去蒸煮。

        最后差人去钟山工厂拿边拿回让老李在这段时间吹出来的球形玻璃容器,即灯泡。

        别说,老李有几把刷子。

        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过不多,也就七八个,用老李的话来说,别小看这七八个,这是他用了好几天时间,失败了无数次,才得出这么几个。

        让木工师傅精确测量尺寸,用竹片制作灯泡的堵子,保证里面的密封性,当然,还要刷漆,如此才能确保真正的密不透风。

        将用竹子作为材料,制作的灯芯放入灯泡之中,接好铜线,两极各留半截,方便测试的接线,然后便开始搭建实验装备。

        U型架就位,滚筒中心处先开孔,再缠上铜线,将木材制作的转子穿过U型架,再穿过滚筒的一个孔,放入磁铁,穿孔过去,穿过滚筒的另外一段,架在U型架上。

        将滚筒上的铜线左右两端连接到灯泡上。

        自此,一座小型的发电机成型。

        能否成功,黄昏心里没底。

        只有不断试验。

        好在准备的材料够多,足以让他有好几次的失败机会。

        ……

        ……

        时间流逝。

        年关将近,永乐二年的下半年,似乎就要无风无雨的过去。

        黄昏的婚期也将近。

        在吴溥和吴李氏的操作下,婚礼的一切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请帖也散了出去,辐射了整个南镇抚司。

        除此之外,住在国子监附近的高贤宁,王振亦在邀请之列。

        大内内官监郑和、狗儿太监收到了请帖。

        建初寺的老和尚道衍也被邀请。

        连朱棣夫妇也收到了请帖。

        徐家那边的亲戚,这就比较多,不过也一一邀请,只不过那边的亲戚,大部分都是留在徐府,只有少部分重亲会来送亲,到时候在黄昏这边吃午饭。

        似乎这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普通喜事。

        然而随着徐皇后和朱棣的一次商谈,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徐府就流出了消息,说婚礼当日,徐皇后会亲自出宫来给妹妹送亲。

        这个消息让敏感的应天人顿时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徐皇后都要出宫,那么朱棣呢?

        先前,有张定边后人指证黄昏是明教的人,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朱棣也没处罚黄昏,后来甚至还让军器监给黄昏送去了三百斤铜。

        铜可不是普通的东西。

        由此可见,朱棣对黄昏的信重。

        那么黄昏的婚礼连徐皇后都要来参加,朱棣会不会也可能出宫?

        极有可能!

        于是应天城骤然紧张了起来。

        朱棣不出紫禁城,有京营和锦衣卫等天子亲军拱卫,谁也拿他无可奈何,所以才有上元大火案,但是现在,朱棣要出宫了,隐藏在黑夜之中的那些建文旧臣,岂能不蠢蠢欲动。

        朝野上下无人不知,随着朱棣出宫,只怕这应天城要热闹起来。

        不过转念一想。

        朱棣会不知道?

        所以这一次出宫,必然会有严丝合缝的安全护卫,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意外。

        但……

        就怕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