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屠大龙
书名: 大明王冠 作者: 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 穿越

        

        城外五十里,大风冈。

        大风冈上起大风。

        曾经,黄昏就是在此布局,最后徐辉祖出马,杀了庞瑛。

        今日暖阳。

        大风冈上,有人。

        驸马梅殷。

        在他身后,站着两个年轻人,是他儿子。

        梅顺昌和梅景福。

        前者一身儒衫,承继了梅殷的读书天赋,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若是没有这些事情,明年就要参加科举,很有可能一甲中第。

        梅景福则是浑身披甲,和兄弟不一样,他不喜欢读书。

        更喜欢舞刀弄枪。

        在大风冈最高处,有几辆马车,马车周围拱卫着十余个护卫,全是劲装黑衣腰间佩剑,其中有个妇人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着父子三人,欲言又止,她是宁国公主。

        在她的马车里,还有三个人。

        两个女人。

        是她的两个儿媳妇。

        还有个小孩。

        两岁大,许是经受了惊吓,哭得满脸通红,此刻已经沉沉睡去。

        这个小孩很重要。

        用夫君梅殷的话来说,今天所有的人都可以死,他梅殷可以死,两个儿子梅顺昌和梅景福可以死,宁国公主和两个儿媳妇都可以。

        唯独这个小孩不能死。

        因为他是希望。

        小孩自然是从紫禁城里抢出来的朱文圭,未来的大明天子。

        前提是夫君今日赢了。

        赢分很多种。

        今日杀了朱棣,那就是大获全胜,自己一家就不用带着朱文圭远遁福建。

        杀不了朱棣,抢走朱文圭,小赢。

        若是能平安抵达福建,则是中赢。

        目前小赢保底。

        能否大赢,就看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是否会从应天城那边传来好消息——只能半个时辰,若是半个时辰没有消息,就必须走了。

        因为南下福建,必须赶时间,慢一点就可能被堵住。

        梅殷负手而立。

        其子梅景福轻声道:“爹,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离开为上?”

        梅殷摇头,“不能,必须确定朱棣的生死。”

        梅景福不解,“为何一定要今日确定,若是朱棣死了,我们到福建后再推朱文圭为帝,不一样能重返应天?”

        梅顺昌是读书人,看的通透些,道:“弟弟你错了,这里面还有个时间问题。”

        梅景福讶然,“什么意思?”

        梅殷道:“朱棣的三个儿子!”

        梅景福依然不解。

        梅殷叹道:“让你练武的闲暇时间读读书,你就是不信,在这一点上,你真比不上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不过也比朱高燧好。”

        梅顺昌给弟弟解释道:“若是朱棣今日死了,我们抵达福建才知道消息,可那时候时间就晚了,而且在地理位置上让我们很被动,所以若是朱棣今日死了,我们就不用去福建。”

        梅景福问道:“为何?”

        梅顺昌道:“很简单,朱棣登基一年多了,他虽是靖难登基,但如今就是大明天子,他若是死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无论是谁登基,都是永乐的正统传人,而我们远在福建,无法影响到京畿周围,所以我们就算有朱文圭,也落于下风。”

        顿了一下,道:“但我们若是在京畿就不一样了,朱棣一死,父亲立即振臂高呼还建文正统,到时候朱文圭登基水到渠成,就算朱高炽三兄弟想挣扎,也无济于事。”

        又道:“所以,只要朱棣一死,我们就要率人杀回应天,若是朱棣不死,我们才会去福建。”

        梅景福懂了。

        旋即笑了起来,“父亲布局万全,今日朱棣必死无疑。”

        梅殷回头怒道:“兵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

        世间哪有万全的事情。

        何况,千万不要小看朱棣,古往今来,藩王靖难登基成功的,只有他朱棣一人,真是建文帝无能,真是酸儒误国?

        或许有之。

        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朱棣这个人实在太强。

        当初靖难之战中,朱棣南下之时,自己帅领四十万大军坐镇淮安,打造淮河防线之时,为何不敢轻易出兵勤王?

        就是怕打不赢。

        这样的人岂会轻易被杀,在没确定朱棣死之前,千万不要抱有奢望。

        所以……再等等。

        若是半个时辰还没有消息传来,那就说明清凉山的布局失败了。

        得走。

        要不然走不了。

        从始至终,梅殷都没有轻视朱棣,因为他知道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他也知道,朱棣不是那么好杀的。

        和梅殷不一样,朱棣轻视梅殷了。

        朱棣很是懊恼。

        到了此刻,他才明白自己犯下了何等巨大的错误。

        从始至终,他都在轻视梅殷。

        他以为梅殷只是想垂死一击,赌在这一场对决中赢了他朱棣。

        但却没想到,梅殷不是想对决。

        朱棣犯了个常识错误。

        因为梅殷曾经在淮安领兵四十万,于是潜意识的认为梅殷应该是像武将一样,但却忘记了致命的一点:梅殷是个读书人。

        而且是很牛逼的读人。

        读书人可不都是酸儒。

        梅殷是儒家。

        但他又更灵活,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在“谋”字上做文章。

        现在朱棣想明白了。

        不得不承认,梅殷下了一盘完美的棋,通过提前布局,让杜金明和张良等人潜伏在黄昏身边,终于等来了当下的机会。

        他就像提前在围棋棋局对弈中步了个杀招。

        如今,这个杀招直面大龙。

        而且很可能屠了大龙。

        若是被梅殷屠了大龙,那么朱棣就全盘皆输,就算自己有三个儿子,也无济于事,因为梅殷此刻肯定还没有走。

        他一定在某个地方等消息。

        一旦确定杜金明等人杀了朱棣,梅殷他就会带着朱文圭,在京营三卫的拱卫下,进入应天城登基为帝,有朱文圭在手,群臣一见朱棣死了,也会顺势拥戴。

        朱棣暗恼之余,颇为挫败,

        他输了。

        看了一眼许吟和钱沣,这两人被掣肘,无法来救他。

        又看了一眼黄昏。

        这货……此刻竟还一副很闲暇的神态。

        对他不抱希望,不帮倒忙就好了,就他那三脚猫功夫,随随便便一个人,随随便便一刀,就能让他喜日变忌日。

        朱棣又看了一眼身前的纪纲。

        苦涩笑了一声。

        纪纲是个好臣子,直到此刻,他依然没有放弃保护自己。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握紧了手中剑。

        想屠大龙?

        做梦!

        我是朱棣,我是永乐皇帝,我……我的梦想没竟,怎么可能死在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