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隐患
书名: 大明王冠 作者: 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 穿越

        

        当解决了赵高和周启然后,神机营中军再无异心。

        连夜拉到于家埭,庄敬等人屁都不敢放一个,眼睁睁看着黄昏将唐青山等人从宗祠里接出来后扬长而去。

        不是庄敬不想找点场面话。

        实在是神机营中军那群士卒黑洞洞的火铳枪口太具有威慑性了。

        浙江这边的乱局,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各地方卫所的人发现,之前的明教暴乱乱党,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根本找不到踪影,这种感觉就像是普通老百姓抢了锦衣卫衙门和卫所衙门,又回去继续老实的种田了。

        无迹可寻。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暴乱都在夜里,而暴徒在烧毁了锦衣卫衙门和三个上千户所后,又迅速散开,消失不见。

        虽然都知道是明教做的,但又偏生找不到明教的人在哪里。

        只有一个人例外。

        孙隽。

        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一直经营浙江,他太明白明教的人藏在何处了:其实大多本来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已。

        哪有那么多的专业邪教人员。

        明教的根基,还是在于他们的教义带来的信仰者。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也很好解决。

        国泰民安,则明教就仅仅只能是一个宗教了。

        若是国家动荡,明教就是暴乱因素。

        所以在地方卫所用尽力量到处找寻明教暴徒的时候,浙江承宣布政司这边没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关于明教的动静。

        反倒是孙隽走了。

        因为已经入冬,农业进入青黄不接的闲暇时期,又要到年尾了,作为地方封疆大吏,这个时候是有一次例行的到京畿出差的机会:述职。

        孙隽是正儿八经的回京述职,不过和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个人。

        明教高层方娇。

        一行人离开杭州去往应天后,悄然来到杭州的王宁,又在暗中秘密调查了一日,这才继续悄无声息的潜回京畿。

        说起来王宁也有些郁闷。

        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们,包括丘福和朱能,虽然大家都是一样的支持朱高煦,但那两位都可以到地方去守备,唯独他王宁,从不曾被陛下派到地方守备,一直在京畿的五军都督府遥控后军,这摆明了是不信任王宁。

        也难怪。

        都是驸马,梅殷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王宁也还算好,毕竟朱棣登基之后,他从后军都督府事升职成了后军左都督,官职极高。

        这是朱棣在安抚他。

        因为王宁心知肚明,他这个后军左都督,其实权柄还不如后军的右都督。

        所以王宁比谁都希望太子是朱高煦。

        而要让朱高煦当太子,首先得将朱高炽从东宫里撵出来,而要撵朱高炽,就得先收拾了黄昏——谁都知道黄昏是太子党。

        这一次,王宁相信,黄昏就是有三颗脑袋也不够朱棣砍了。

        王宁回京畿之时,郑亨已经返回神机营。

        王宁还专程去找了郑亨,从他口中套话——徒然无用而已,郑亨这样的人物,岂会被王宁三言两语套了话走。

        不过王宁倒也暗中查到了一件事:跟随孙隽前往应天的方娇,确实是明教圣女,而方娇的儿子,确实在孙隽的人的监控之下。

        王宁确凿此事后,就笃定这步棋会起道奇效。

        所以他也返回京畿。

        怕打草惊蛇,也怕方娇临死反悔,王宁没有动方娇的儿子,他选择相信孙隽——孙隽若是追随太子,有朝中其他文臣比如杨溥这样的人在前,孙隽永远没有稳定六部尚书的可能。

        所以孙隽为了仕途上更上层楼,只有选择站到汉王那边。

        王宁太了解这群读书人了。

        能有尚书的希望,节操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可惜。

        王宁不知道的是,在他前脚离开杭州,方娇的儿子就在孙隽安排的人的运作下,悄然带出了杭州,直奔应天而去。

        杭州这一场乱局,最终,还是要在应天的朝堂上收场。

        ……

        ……

        黄昏独自坐在书房里,隔壁传来妻子徐妙锦逗娃的声音,还有绯春翻箱倒柜找尿片的声音,黄昏听而不闻。

        他要复盘。

        杭州那边的乱局虽然结束了,但明日的小朝会,才是真正的战场。

        首先是纪纲的阴谋。

        纪纲是想杀唐青山来断绝自己和明教之间的关联,这个阴谋被破灭了,所以纪纲接下来已经不足为惧,自己不仅有南镇抚司,还会利用明教的人组织出私人力量。

        完全可以硬撼纪纲。

        其次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汉王朱高煦在杭州的棋子是赵高和周启然,已经伏诛,意味着朱高煦的阴谋也已经破产,不足为惧,而朱高燧的棋子则是地方卫所,因为明教暴乱的缘故,估计浙江的地方卫所会被朱棣大肆清算,如此一来,朱高燧也将大折羽翼。

        局势是这么个局势,不难。

        但接下来这么收场,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黄昏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才能应付纪纲、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反击。

        关于郑亨兵符一事,早有对策。

        这一点没人拿捏得住他。

        关于明教暴乱一事,也有对策——这本来是杭州地方卫所的责任,加上纪纲要杀唐青山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完全影响不到黄昏自己。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黄昏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比自己遗忘了,在从杭州回来的路上,他心里一直有些不安稳。

        哪里出了问题?

        黄昏绞尽脑汁,在书房里坐到半下午时,才倏然想起一件事来:太子。

        太子在杭州的势力应该是孙隽。

        但孙隽是浙江承宣布政使,从二品的封疆大吏,他真的会完全听命于太子?而且他一直在外,有没有可能早就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收买了?

        又或者是有把柄落在了纪纲手里?

        孙隽是个不确定因素!

        而且要明白一点,孙隽绝对不敢让朱棣觉得他是太子党,所以孙隽为了保住他自己,最多就是不带任何立场的陈述事实。

        在孫雋之外,还有一个不确定的人。

        方娇。

        这个人是明教中人,而且还是个女人,不敢确定她是否真的能守口如瓶。

        黄昏骤然间浑身出了一层冷汗。

        他立即起身,要去见太子朱高炽,但刚出门,又改变了主意,去了南镇抚司,找到赛哈智,问道:“可有这几日孙隽的行踪动态?”

        赛哈智一脸莫名其妙,“他不是在外面后面来京述职了吗,好像带着方娇。”

        带着方娇?

        黄昏心中隐然触及到了一点什么,这事有点非同寻常了。

        必须提防!

        须知自己在杭州做的事情,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秉承朱棣的意志,铲平招安明教路上的荆棘,但从手段上,却又是被君王忌惮的事情。

        怂恿明教暴乱,私自动用神机营,换成自己是朱棣,也要猜疑你黄昏这个人是不是已经超脱了君王的掌控。

        这是个隐患。

        当初就不该通过孙隽去找到方娇!

        百密一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