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战争的艺术!
书名: 大明王冠 作者: 何时秋风悲画扇 分类: 穿越

        

        在接到朱棣旨意后,狗儿立即发动攻势,派出神机营五万:其中骑军三万,两万步卒,并火炮百门,向着吴哥王朝的兵力防线全力扑过去。

        万象城往南一线,四国联军兵力防线比较简单。

        根据地理位置布防。

        左线,是占城的兵力设立防线,因为左边的后方就是占城的国界,右线上是大城兵力布防,也是方便撤回国内。

        中间两线则是吴哥王朝和澜沧王朝的兵力防线。

        从大明的位置来看。

        吴哥在澜沧的后面。

        所以一旦攻破吴哥王朝的防线,神机营就可以直接扑向桑森泰所在的陪都,那么澜沧的兵力就只有迅速回撤。

        如此以来,占城和大城要么撤回各自的国境,要么迂回兜抄大明雄师的后方——前提是他们有这个胆子。

        率领五万神机營出击的是徐辉祖和李谦。

        李谦为主,徐辉祖为辅。

        因为当下的科技还没到那个地步,所以徐辉祖和李谦两人,尽管知道让神机营的骑军快速穿插后,步卒推动火炮跟上是最好的闪电战,但没办法做不到。

        因为不可能一打下来就立即修水泥路。

        而没有水泥路,就澜沧国内那些狗屎一样的官道,火炮的推进反而是个问题。

        所以火炮基本上只有攻城才用。

        神机营三万骑军,根本不去攻城——神机营骑军,从来就不是用来攻城的,它的作用就是快速穿插,将敌军防线上的城池之间的支援全部切断。

        保护后方的神机营步卒在火炮的配合下攻城。

        当一座城池力的兵力,被游曳的神机营骑军切断了的支援,再被火炮轰城,然后在巷战中遇到步卒的火铳密集的轮番射击,想不崩溃都难。

        很快,吴哥王朝的防线就兵败如山倒。

        所谓的兵力优势根本不存在。

        地利?

        也是不可能的。

        人和?

        随着刘宁然和于谦两人在攻占区展开统战工作,各种利民消息传到后方去,澜沧子民渐渐觉得大明战后的政策很诱人——有点像大土豪分田地的政策。

        四国联军的人和也渐渐失去。

        这个消息这么传递到四国联军防守区域去的?

        不是大明的细作。

        这不得不说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以说她心中有了一个长远的野望,因此选择放弃了国家——摩诃黛维。

        偷偷去大明看了一场灯光秀的摩诃黛维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个事实:四国联军永远不可能打赢大明。

        而摩诃黛维真的是自私?

        不是。

        她在看过那一场灯光秀后,心中之震撼无以言表。

        她想让澜沧也能如大明一般。

        但她又知道,就靠她和澜沧的那些人,永远不可能让澜沧出现不夜之城,所以她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澜沧要成为大明这样的不夜之城,就必须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所以摩诃黛维全力支持大明。

        有她在澜沧的势力接应,大明雄师其他的不说,至少在信息方面,是全线碾压四国联军,而且有摩诃黛维的支持后,刘宁然和于谦两人的战后统战工作,事半功倍!

        吴哥王朝兵败如山倒。

        澜沧主将棠古尼昂见势不对,急忙从防线上抽出兵力去补防、支援,被徐辉祖率领的神机营骑军击溃几次后,棠古尼昂知道大势已去。

        他只能放弃吴哥王朝,全力防守他自己的防线。

        但是——

        吴哥王朝的主将也不是傻子啊,你妹的棠古尼昂,老子是过来帮你守国土的,结果是人是狗都在秀,就老子一个人在挨揍?

        这有锤子意思。

        撤兵!

        老子不管你澜沧,先保存兵力回去守好自己的国土。

        吴哥跑了。

        吴哥王朝这一跑不要紧,桑森泰的陪都立即暴露在大明雄师的面前,棠古尼昂除了骂猪队友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兵力回撤去保护陪都。

        他一撤兵力,战场和大城也想各回各家。

        然后四国联军就土崩瓦解。

        相互之间再没有任何支援和联防。

        战争的残酷就在这个时候彻底的展露在世人眼前。

        这也是一场艺术!

        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信息传递落后,一万几万还好说,上了十万兵力的行进和撤退,对主将的能力,以及对将士的素养要求极高。

        《大决战》中中国电影史上最长长镜头的行军方式就是例子:五线行军,当中留给骑军和机动部队,五线兵力过桥时变两线,过桥后继续变五线,这种行军方式和战术素养,也需要在九几年才能实现。

        十五世纪的四国联军不可能做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绝对不是一句话而已。

        而四国联军中能有韩信?

        不可能!

        大明,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于是,狗儿大监、李景隆、沐晟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三人各自率领一线兵力,放弃了所有的粮草和辎重,只率领骑军和少量火铳部队,开始追击。

        战争史上,在后世别列为经典教材的一场追击战,在永乐十二年展开序幕。

        大明雄师的骑军不过十来万。

        分成三线之后,每一线不过三万多骑——这还是打下鞑靼之后才有的规模,有了鞑靼牧马的补充,才能有这么多的骑军。

        若是没有打下鞑靼,大明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骑军。

        须知骑军最贵。

        马贵,装备贵。

        当然,骑军有这个规模,也需要感谢黄昏和郑和,前者让朱棣成立了大明皇家银行,可以用民间财富,并掠夺了交趾和八百大甸的资源。

        后者下西洋给朱棣带来了海量财富。

        总之,此刻的大明雄师之中的骑军,冠绝天下。

        然后……

        三线兵力十万骑军,开始追逐占城、大城、澜沧的四十来万人,在澜沧这片广袤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经典教学。

        尽管大明雄师的骑军吃方便面已经吃得发吐。

        甚至都长了口疮。

        但作为战士,一旦骑上战马,一旦发现敌军踪迹,骑军将士就能忘记一些,因为前面的敌人是军功,是荣华富贵。

        更因为,他们是中华儿女。

        中华,之所以是中华五千年,正是因为有这些脊梁,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古代如此,现代亦是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