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偷枣

        

        野蔓这个三进院,住在中间,后边是丫鬟住的。

        待客在前边。

        前院,正屋三间,十分的宽敞;左右是漂亮的厢房,这就很好了。

        屋里虽说凉快,但人多了、就热起来,包子端出来更诱人。

        来的人多,端的包子多,更壕气。

        荣家这些来的,为头一个男子荣霄,五十来岁,穿着青袍,比较端正的样子。

        老太太姓郇,五十多岁不是太老,但看着比程氏老很多。

        毕竟,这些都是乡下的,没有太好。

        荣佯算出息了,鸡犬升天也没升到他们,或者说也没太穷,比下有余。

        妇人姓罗,和罗氏算一个村的?也不是太好的关系。

        所以,荣佯或罗氏后边鸡犬升天,都没他们。

        现在,荣贻遂比荣佯强多了,要鸡犬升天完全来得及。

        几人吃着包子,开始还拘谨,看老祖也吃了,肚子是饿了,这就放开了。

        朱氏包的包子,不秀气,但是实在。

        小罗氏点头:“真好吃。”

        小娘子都吃了两个,再来碗汤,肚子就饱了。

        外边冰天雪地,看起来都美了。

        小厮又跑过来回话:“有荣老爷同窗什么的找过来。一大群人、管那个叫黄公。”

        野蔓都无语,莫非路上遇到个什么人都上门来?

        荣霄更衣、收拾舒服了过来,端端正正的坐着,和老祖说:“荣老爷、启蒙恩师姓黄,后来荣老爷高中皇榜,黄老先生的一个孙子中举、和荣老爷一直都不错。”

        这事儿、程氏知道一些:“有个同窗姓孔,也中举了,娶了个孟家的丫鬟做填房。荣老爷还遗憾过一阵。”

        程氏和荣君泽冷笑:“罗氏还不满呢。那姓孔的很厉害,替孟家做事了。”

        荣霄点头,不是嫉妒:“孔家和黄家现在还不错,儿孙去了海州,好像是死了。”

        所以是为这事儿来的。

        小罗氏愤怒:“姓孔的看上荣冰(指着一个小娘子),要给他儿子做妾。”

        荣冰十四五岁,模样周正,小娘子看起来就美。

        虽然是村姑,还有些气量,她和老祖说:“那孔三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被他糟蹋的小娘子不知道多少。据说以前靠着孟家,更坏。”

        野蔓点头,叫人:“孔家夷三族。”

        那小孩才缓过来,吓的又发抖。即便不是很懂,也怕。

        荣家这一群亲戚,都害怕。老祖轻飘飘的一句,不知道多少坏蛋要完。

        老太太又哭:“你们不知道,他们有多过分。”

        程氏问一声:“还做什么了?”

        老太太机灵、得挑要紧的说:“陛下刚登基的时候,孔家不服啊。据说天天骂,扎小人什么的。家里还有几个孟家子孙,又是积极的张罗。现在又抖起来,多半是找着什么了。”

        连个老太太都知道,看来是毫不掩饰。

        现在大概也是这样,还仗着荣家的关系什么的。

        荣佯的事儿早算清了。

        王素宁和主子说:“不会是故意让他们(这些亲戚)来的吧?”

        亲戚们吓的一抖。

        就听老祖说:“那又如何?”

        轻飘飘的,亲戚们还有点没底。不过,老实很重要。

        荣霄说:“想要把周围地方占了呢,就是郭家很凶,梁大将军很威武。”

        野蔓笑着点头。

        王素宁笑道:“所以跑到钧都来造谣郭家?”

        野蔓说:“老国丈好像百岁了?追封魏王。”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法旨传到宫里。

        郭太后是一向不给家里讨,郭家本来就贵。高宗那诡异的关系,到废帝、只顾孟家了。

        现在正好。老祖一开口,郭家连封八个。难为她记得这么多。

        程氏恭恭敬敬的听着。郭家劳苦功高,凭什么不能?

        那些屁事不干的,一天要皇恩;那不得想出什么来?

        至于这是不是养肥了再杀,程氏看荣君泽控制的挺好。

        不仅郭家封了,冯家有两个,四朝元老、宗室、这回是封了一大批。

        内官飞奔而来,说实话宫里有点慌。

        野蔓笑道:“这不是应该的吗?还有挺多,留给陛下亲政或者加元服的时候再封。”

        意思只要好好干、都有份儿,就不要瞎吵了。

        至于人家有、他没有,那该问他自己。

        内官又飞奔而去,热闹了热闹了。

        这回大概是新皇、封的最多的一次。

        虽然已经过了冬至,但还没过年,挺好。

        老祖只是开口、又是开口,剩下的由朝廷去做。

        野蔓说:“郭家势大、能忠君爱民,是天下之大幸。”

        老太太都笑了。没错。

        郭家再厉害一些,那些东西就不能欺负人了。

        大家在家其实也还不错,这把人逼到钧都,十分危险。

        小罗氏看外边一眼,虽然看不到,但能听到他们闹。

        不过,姓孔的要夷三族,看他们闹哦。

        朱氏听着,女儿要给沈二爷封昌国公,也挺好。

        皇帝登基六年,沈二爷呕心沥血,何况年龄大了,就比较受的起。

        以前有人怀疑沈二爷,现在他已经证明自己;就算一般人不知道,凤阁、有些人知道就够了。

        何况有人懂装不懂,不用理他们。

        野蔓吃着柚子,和丫鬟说:“拿这个皮炒肉。”

        郇氏一下就接上了:“老祖也喜欢用这个炒肉?”

        野蔓问:“你家有柚子吗?”

        郇氏回:“有一棵老树、上百年了,结的柚子特别好吃。本来说带几个来的,后来匆忙。”

        简直被追着撵出来的。

        野蔓能理解,那小娘子差点被抓去做妾,还不得赶紧跑?

        这是特地挑衅呢,特别好玩吗?

        翠玉端了柚子给老太太几人尝尝。

        小罗氏吃着、说实话:“咱家和这个差不多。”

        翠玉明白,大概是老树有了灵气:“你们自己吃,或许对身体好。”

        小罗氏一拍大腿:“我听说了。”

        一个小孩说:“孙家看上咱家柚子呢,又没看上。”

        王素宁不屑:“没眼光。”

        小罗氏爱听:“就是没眼光。那再好、也比不上金银财宝、灵丹妙药。”

        程氏说话:“过日子,少想那些。有这个福分守着就好了。”

        郇氏说:“家里还有一棵老枣树,枣没长大就有小孩去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