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书名: 竹马依旧在[重生] 作者: 枕月长终 分类: 精品

        “那……

        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明熙站在门口,礼貌地微笑道:“您好,我们来找个人。”

        班主皱眉:“你们是村里的人?这儿外人不能进,你们快出去……”

        话还没说完,眼睛已经直了。

        班主同王萍萍直勾勾地望着慕箴从怀中掏出的一锭元宝,眼神都移不动。

        慕箴淡淡:“够吗?”

        “够够,”王萍萍笑着上前,“大爷是要我去府中再唱一出吗?”

        随即,抛了个媚眼过去。

        她脸上的油彩妆容还没卸,平生生让这个动作显得有些骇人。

        明熙快速地挪了一步,严严实实挡在慕箴面前,唇角上勾,笑意不达眼底,指着角落一直没出声的那人说道:“我们找他。”

        话音刚落,那人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抱着包裹就从窗户跳了出去,玩命地狂奔。

        屋内几人都一愣,慕箴很快反应过来,匆匆撂下一句:“去外面安全地方等我。”便脚尖一掠便追了上去。

        那人看着病弱,真跑起来却是极快,几息的功夫便已经快看不到身影。

        慕箴从后面望着那人的身形,眉头轻皱。

        明熙自然也不会听他的,随便借了匹马便也跟着大致方向追了上去。

        等到她到的时候,慕箴已经用膝将人压在了地上,正失神地望着那柄长剑。

        明熙翻身下马,凑到跟前:“有什么问题?”

        她接过那柄剑,望见剑身上有个有些眼熟的标记,惊愕抬头,望着那人:“这是……”

        “是当年李阕从王家翻出的那批行刺武器,”慕箴的语气都变得急促,他将人从地上拎起,神情按捺不住,“你怎么会有?你跟当年那桩案子有什么关系?!”

        那人说不了话,听到文寿侯三字,神情惶恐不知所措,拼命摇头。

        明熙上前,捏住了他的下颚往下掰,看他的舌头和喉咙。

        “舌头无伤,是被毁了嗓子导致的。”她抬眼望着那人,一字一句地问,“你是文寿侯身边的人?还是李阕的人?”

        “李阕的人吗,你手中有这批武器,是李阕派你送去文寿侯家中,事成之后你逃了?”

        明熙的问题越来越犀利,那人的神情也愈发惊恐,好像再这么下去,一切都要被套出来,万念俱灰之下竟不管不顾拼命合齿,想咬舌自尽。

        慕箴眼疾手快往他舌根处塞了块布绢阻住他的动作。

        二人动作默契万分,随手将人劈晕后,明熙神色凝重道:“此事重大,别坐马车了,你带着他,咱们一路快马回汴京。”

        “不从渔阳走了?”

        明熙摇头:“直接回京见陛下吧,查清此事才是重中之重。”

        慕箴闻言,也点头,二人连晚膳都没吃,连夜赶路回了汴京。

        赵姝意有些闷,她在渔阳已经住了好久了,还是等不来人。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说明熙从渔阳走吗,这么多天了不会路上出意外了吧?”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她就站在码头四处张望。

        赵仲陵跟在她身后:“就算他们来渔阳也不会走水路,你在这守着也等不到人啊。”

        “关你什么事?”赵姝意回身发火道,“不是早让你滚了吗,一直赖我这干嘛?!”

        赵仲陵神色沉了沉,“修凉时就是你一意孤行,若不是我及时找到你早就被那群北蛮人活吃了,谁知道你还会惹什么祸端,在回到赵家之前,我是不会离开你半步的。”

        修凉之行,赵姝意按计划独自一人潜伏北蛮军队,本就是做个样子蛊惑季飞绍,谁知道她当时真的打了起来,后来寡不敌众,不慎滚下山崖。

        赵自平和赵伯祁找了许久,还是最后赶来的赵仲陵没日没夜地找,才将人背了回来。

        赵姝意被勒令回汴京养伤,她听闻明熙会从渔阳走,便想着等人一起,没想到等了数日也没瞧见人。

        渔阳的海岸边晨雾茫茫,能见度低的吓人。

        赵姝意无聊,便坐在码头上呆望着发呆,想着若是今日再等不到她便回京了。

        还没等到她回神,异样的动静传来。

        赵姝意警觉抬头,在那一瞬间仿佛变了个人一般,利落地跳起身拉着赵仲陵飞速后退。

        “去府衙。”

        赵姝意声音冷肃。

        赵仲陵皱眉,望向那一片茫茫的海雾:“你看见什么了?”

        咻——

        他声音刚落下,一柄长箭飞跃海雾,直直穿至二人面前。

        赵姝意抽出身后随身携带的窄刀,一瞬将箭矢劈成了两半。

        几天几夜没完没了地赶路,终于在第三日赶到了汴京。

        二人顾不得梳洗打扮,径直骑马就进了宫,经过这几日路上的盘问,他们已经确信,在戏班抓到的此人,就是当初奉李阕之命赶至武器并栽赃陷害文寿侯的侍卫之一。

        那也文寿侯大火,他兄长是当时的领队,得知李阕心狠手辣,自己兄弟二人回去赴命恐也难逃一死。

        干脆狠心将其嗓子毁了,让他趁乱逃走。

        他自小跟着哥哥在宫中谋生,出来不会说话,也没有什么生存手段,只偶然间修好了戏班的一个道具,就此留了下来。

        戏班长年累月奔波,四海为家,久而久之竟还真就让他活到了如今,并留下了当夜一柄长剑时刻带在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