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岭,所有山石呈赫红色,好象是无数的鲜血在岩石上干结后留下的迹痕,山高险峻,峻峭挺拔,与周围线条柔和的南方山窝大相径庭,但山脚处却变势平缓,与本地的土山无二,显得极不协调,好象是造物主一次错误的嫁接,才出了这样的怪胎。它在村子后方挡住了北面的来风,象一个慈爱的父亲用伟岸的身躯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白云寺就座落在红岩岭背面半山腰,一个山体形成类似王座的座位上。(按风水之术来看,正处于‘穴’中)庙顶终年有白云缭绕,大约寺名由此而来。
两人一边走一边闭聊,沿着山间小路向上走。当地人把红岩岭当作神山,不敢砍筏村木,唯独只有这座山上的原始森林还保持原貌。一路上尽是巨树浓荫,空气清新而滋润,各种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更显得幽暗寂静,石板古道上铺满落叶枯枝,石上青苔森然,好象千百年没人踏足过,小路边还不时能见到各种褐、黑、红、黄色的蘑菇。
林重说:“现在到处都在砍树卖树,远近几乎都砍光了。现在的人都相信科学,不怕鬼神,过不了多久,这最后的一片老林也要完了。科学是进步了,洪水、塌方、泥石流却越来越多了。村子上游开了个金矿,河里的鱼全死了。以前可以直接喝的河水,现在洗衣服都不敢洗,唉.....
林晨深知,土生土长的父亲对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她被蚕食破坏,心里的难受难以言表。他也很难理解,全世界都在叫环保环保,为什么大城市污染了,连这么偏僻的地方,最后的一小块原始森林也面临着被解体。
林重突然清了一下喉咙,唱起山歌来。歌声宏亮,中气十足,尾音拖得很长很长。这山歌旋律虽然简单,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气息来调整歌词拖音的长短,抑扬顿挫,每一句都似用喊出来一样。声音在群山回声中可以传得极远,而且越远越是悠扬动听,有一种野性、粗旷、苍莽的美;山歌的歌词就是古老传说和故事,七字一句,配有方言压韵,很是好听。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大才子给这些山民特制的。但是现在也快要绝传了,在父亲那一代,还有几个好歌喉,而现在四十以下的人中,几乎没人会唱了。
林重兴致很高。唱了一首《杜十娘》,又接着唱起梁祝的故事来:(女)哥哥送我到长河,河内一对好白鹅,鹅公前头引水路,鹅母后面叫哥哥。山泊不知其中意......(女)哥哥送我到西墙,墙内一枝好石榴,本当摘给哥哥吃,只怕知味又来偷。(男)贤弟说话无来由,哪有书生偷石榴......林晨想到梁山伯的傻样,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群山间不住回荡,慢慢扩散了去。这石榴在古代不仅指美味,还有一些隐晦的含义,用在这儿不禁让人浮想连翩,真乃神来之笔。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白云寺门口。林晨小时候来过,那时距“破四旧”不久,庙宇是刚搭起来的棚子,佛像都是断头少手,没一个完整的。如今社会风气变了,烧香念佛的人又多了起来,现在已经建成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连山门都建得檐飞斗拱,气势雄伟。林晨注意到山门处有一个破损的大石砆,依稀可见部份苍劲有力的正楷:
“大唐贞观十年天降.....皇恩浩荡敕封建寺主持玄寂..... 元和初年重修宋崇宁毁于战火嘉定四年重建神......庇护乡邻泽被七县。大宋嘉定四年立。
林晨吃了一惊:“爸爸,这白云寺是唐朝初建寺的,那有1300多年了,有这么远吗?宋朝嘉定四年,好象是1210年左右吧?也有七八百年了。”
“我不知道,石碑这样写,应该是真的吧,那么久以前的事,谁能知道!
“没有道理啊!这儿穷乡僻野,道路不通,既非名胜又不靠近城市,唐朝的皇帝怎么知道这地方?为什么派人来这儿修寺庙?宋朝又大规模重建,连石碑都用这么大块的,可以想象当时的气派一定不小。”
“难说,难说,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什么.....苍海桑田吗?也许一千多年前这儿有官道通过,也许我们脚下就埋着古代城市,这事难有个准儿。据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看过白云寺的记录,从唐朝到现在,周围县市共有七个人得道飞升,成了神仙。别看我们村小,明朝就开始住人,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哈哈。”
“神仙?人真的能修成神仙?”林晨不住摇头,他看过很多神话小说,相信预测术,也可以接受奇怪的“法术”,但他不相信大活人成仙的事,那是讲故事的人编的,“什么样子才算神仙?为什么神仙总是出在古代,现代就没神仙了,恐怕都是虚构的吧。”
林重没有反驳,微微笑了笑,“你今天问题还真多,我没法回答你。你知道白云寺的二泉十洞吗?”看到林晨摇头,他就介绍了起来。
原来白云寺有两大奇:二泉十洞。“二泉”在寺中,一在刚进山门的莲花池中。一在伙房中,此二泉有史以来从未干过,水质清凌,甘甜可口,喝一口让人心旷神怡,消疲解暑。据说清朝时有一次因香客过多,伙房中的水泉见底,方丈命撞钟敲鼓,立时泉涌如潮,取之不尽。“十洞”在寺后近山顶之处,分布于悬崖之间。游人所能到达的两个凉洞,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地向外吹着风,冬暖夏凉,夏天到此,清冷之气直透心底,还夹带着轻微的流磺味道有类似泡温泉的功效,深得周围人们喜爱。曾有胆大之人,带了火把绳索下去探奇,但从来没有人能到达底部。前些年有几个城里来的大胆知青,带了手电和尼龙绳下去,结果洞太深,知青被里面深沉的气氛和冷气所逼,狼狈而回。另八洞地形太过险要,游人很少到达。其中有一热洞,向外不停冒着热气。有传说白云寺顶上终年不散的白云,就是此洞中冒出的热气遇到空气后冷凝下降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