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入雁门拜祭李牧,驻马邑杨雷募兵
书名: 大汉冠军侯 作者: 忧郁的傻旦 分类: 耽美

        已是十二月份,天寒地冻,大白天也是寒风凛冽,太阳反正是看不到了,只有周围看的见的环境表明还是白天,入夜便是黑漆漆的,对面不见五指。看样子,快下雪了,似乎,还是一场比较大的雪。杨雷等人一路行来,看过不少小村庄,很明显的衰败,似乎比并州南部的更加破败,贫穷。也是,并州的贫瘠是大汉有名的,地广人稀虽赶不上幽州,但也是算得上的。再加上胡人的祸害,基本上敢在边境生活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傻大胆儿,还有便是如他这般的热血人士了。杨雷也不打算在哪个村庄过夜,实在是太穷了,而且也怕造成误会,毕竟20匹马动静也不小了,在这边境,除了边军,就只有胡人的马匪才有这么多马了。一路默默而行,谁也不发话,只是默默的向北,再向北。前面不远就是雁门关了吧,杨雷想。

        第三日清晨,众人起身,正欲上马赶路。史阿突然发话:“公子,今日正午即可到雁门了。”

        “哦,”杨雷精神一振,看看众人,亦是眉开眼笑,典韦更是直咧嘴,不由笑道:“尔如何得知?”

        史阿一笑:“昔年从师,曾来此寻访名家,惜不遇。”

        “此间尚有名家?”杨雷奇道。

        “吕氏春秋曾言‘天下九寨,雁门为首’,勾注山如此雄奇,枪王童渊曾居于此,自于恩师比武之后,便不知所踪,恐已封闭山门,亦或云游天下去了。”史阿对曰,“且战国时期李牧曾在此抗击匈奴,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更兼前朝汉武时卫青、霍去病、李广皆曾纵横于此,故多有有志男儿来此戍边,欲效昔年名将击破胡人,扬大汉之天威。”

        杨雷闻言,心驰神往,激昂曰:“吾等亦此辈之人。惜朝廷暗弱,胡人猖獗。吾等既来此,必要茫茫草原成吾大汉牧马之地,重现大汉天威,护我百姓安居乐业。”

        典韦史阿等人异口同声道:“愿追随公子。”

        杨雷哈哈大笑:“走,去雁门。”众人应诺,纷纷上马,直奔雁门。

        巍巍恒山,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勾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雁门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连幽燕,西至黄河。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杨雷等人在关外驻马观看,好一个雄伟壮丽的雁门关,此处确是锁钥之地,也不怪中原朝廷与北方胡人在此争战。下马入城,那守门军士见是吕布介绍奔马邑去的,亦不为难,让众人入城。

        杨雷等人入城仔细观看,却见此处乃是边防重地,居民甚少,但亦不缺酒肆,客栈,想是为那些来往长城内外的行脚商人还有本地的驻军所开的,生意亦是不错。杨雷等人寻了家看起来规模似乎大些的客栈落脚,早有懂事的小二安排人牵了马匹入后院,亦有人引着杨雷等开了房间。众人入房洗了把脸,下楼吃饭。酒足饭饱,杨雷吩咐史阿带路前去祭祀李牧,众人随行。

        出了东城门,便见不远处有一祠堂,亦有不少人进进出出,有乡民,有商贾,亦有军士,更有儒生,皆是恭恭敬敬。杨雷等人到了近前,果然是李牧祠,不由问史阿:“何如此多人?”

        史阿笑曰:“雁门战国时属赵,此皆赵地之民,且李牧功在国家,故士农工商,皆来此祭拜,况将近新年,多有百姓前来祈福。”杨雷默然点头。

        众人踏入祠堂,祠堂不大,仅有一间,正中塑着李牧的像,威严颇重,目视前方,手按剑柄,似是在观看士卒操练,又似在观察战场形势,指挥战斗。早有弟子将买好的香烛点上,杨雷等人拜了三拜,将香插好,同时默默祈祷。杨雷虽不信鬼神,但本身遭遇就很难讲的通,最多就是可以用虫洞什么来解释下,不过似乎也有些勉强,只好用天意难测来形容了。杨雷默默祷告,不管怎样,李将军的勇武以及对胡人的赫赫战功值得他杨雷仰慕了。

        众人祭拜完毕,自然回城,待休息一晚,明早赶路去马邑那个地方。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众人吃完早饭,就待赶路,却见一个军士从外面进来,见到杨雷,急问道:“可是杨雷杨公子?”

        杨雷一愣,问道:“吾便是,尔是何人,来此何事?”

        那军士松了口气,总算是赶上了,闻得杨雷发问,遂道:“奉刺史大人令,为杨公子送公文。”言罢,取出一封公文来。杨雷接过细看,原来是命他到马邑驻守,并募军以待来年剿灭胡人小股马匪入侵的。杨雷看过,对那个军士道:“吾已收到,请回复刺史大人,吾必竭心尽力。可有他事否?”那军士犹疑一下,似在思考什么,想了想,说道:“吕主簿问大人好,请大人注意安全。”

        杨雷疑惑道:“吕主簿?何人也?”那军士答曰:“前骑都尉是也。”

        杨雷恍然,点点头道:“吾已知晓。”那军士应诺告辞。

        收了公文,杨雷心想,这算是拿到官方凭证咯,吕布动作也够快的,看来已经认丁原为义父了,不然怎么有主簿的位子做,不过以武将身份做文职,丁原的想法倒也是满奇怪的,莫不是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吕布的兵权,从而消除吕布在军中的影响,恐怕是白费心思了。军人,尤其是同生共死的战友,哪有那么容易就忘记的。尤其上次宴饮那几位将军的样子,明显的就是奉吕布为主了。呵呵,不禁摇摇头。此时,弟子来报,马匹已经备好,众人遂出发。只有典韦还在嘀咕,小白脸官升的满快的啊。

        穿过长城,过桑乾,非止一日,来到马邑。马邑是个小县城,城墙残破不堪,显然好久没修了,守门的士卒亦是懒洋洋的,也不盘问,由着他们进去了。倒也不是玩忽职守,实在是马邑这地方太穷,胡人也没什么兴趣。而且地处两道长城之间,有事早有烽火台示警了,更何况雁门关就在旁边,不是大股的胡人马匪,谁也不敢轻捋虎须,雁门边军的精锐是用一次次的鲜血写就的。所以,马邑虽然穷而且破,倒是有不少的居民集结在附近,形成一个个小村落,耕种着贫瘠的土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的希望。杨雷等人牵着马走在街上,看着两旁破旧的房屋,以及在街道上嬉戏的孩子,心里有一种叫快乐的情绪默默的滋生着。

        到了县衙,那边的衙役见有人进来,急忙阻止并问何事。杨雷就把公文取出,顺便要求见县令及县尉,却不料那两衙役面面相觑,看杨雷面有不耐之色,典韦更是瞪着眼,急忙道:“非是小人不愿通报,实在是这几年就没有什么县令县尉的,只听过名,没见过人。”

        杨雷一愣:“有这等事?尔等何不上报朝廷?”

        那衙役苦笑:“这位大人说笑了,那些人皆是名门贵族,挂名亦只是混个资历,谁愿意真来这偏僻贫穷的地方,何况若是胡人来寇,要是不小心丢了性命,岂非大大不值。”

        杨雷听明白了,原来那些人就是镀金,不管马邑有事没事,总之他们没事。摆了摆手,问道:“那你们这现在谁管事?”

        那衙役小心翼翼地道:“大人,以前就我们两在这接个文书,还有十几个守城门的老兵。平时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事说和说和就算了。现在大人您最大,您管事。”

        杨雷一愣:“我?”那衙役点点头。看杨雷一脸不信,于是小心翼翼指着文书上那驻守两个字。杨雷一看,心里明白了,感情丁原是把这烂摊子甩给我了,甭管怎样,这就是自己地盘了。点点头,意思是明白了,叫两衙役带路,一行人就住进衙门了。好在这衙门后院较大,空房也比较多,能够安置马匹和一众人等,不然就要考虑睡大堂了。

        安顿完毕,那年纪较老的衙役跑过来,问道:“大人何日募军啊?”杨雷一愣,我还没急呢,你倒先急了,故意不答话,吊着他。那王头儿见杨雷不答话,亦不敢做声,倒是那年纪较轻的李头儿胆子较大,又问道:“是不是年前就招啊?”

        杨雷看看他,说道:“你们怎么那么关心此事啊?”那李头儿嘿嘿一笑,搓了搓手:“还不是被那些胡人吓的,早一天有兵,咱百姓心里就有底,不然每次都是乡亲们自己组织人巡城,咱看着脸红啊。”杨雷点点头,意思明白了,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你写个告示,就说明天募兵,要十六岁以上的,二十五岁以下的,成家的不要。”

        王头儿愣了愣,问道:“怎么成家的不要?”杨雷白了他一样:“你想自己老婆守寡啊。”那王头儿缩缩脖子,不做声了。李头儿又问道:“那怎么还有年龄限制啊?”杨雷同样给了他一个白眼:“我要的是精兵,不是混饭吃的,当然,要是武艺精湛的另算。”两衙役点点头,明白了,就去操办此事。于是,杨雷掌握的第一支军队就要开始组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