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灾至黄巾起义 奉诏命杨雷剿贼
书名: 大汉冠军侯 作者: 忧郁的傻旦 分类: 耽美

        这场雪直下了两天两夜,整个大汉北疆真的是银妆素裹了,看上去亮丽非常,想来那些达官贵人可以赏雪吟诗了吧,可是不知道又有多少贫民百姓在饥寒交迫中默默死去。杨雷现在没时间也没心情想那些事情,他在救灾,对,就是救灾。这场雪连城里的房子都塌了不少,城外的还没报上来,但是估计也少不到哪儿去。他不是父母官,没有什么朝廷任命,他现在还在只是个奉命募兵的小人物,连军官都算不上,但这影响不了他救灾的执着,毕竟,他骨子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张辽史阿等人也带着军士不断忙碌着,城内城外的百姓也在里长族长的领导下不断忙碌着,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好在雪停了,而看起来似乎最近几天天气还不错。

        衙门大堂中。杨雷毫无形象地扒拉着面前的一碗面条,其他人的形象也好不到哪儿去,都在埋头苦干。不时传出来啧啧的声音,说明他们吃的很爽,王头儿看着他们这个形象,不停地说:“慢点儿啊,慢点儿啊,诸位大人,别噎着了,还有好多呢。”杨雷一边吞一边嗡嗡道:“好久没吃这么香的饭了,真是饿死我了。”众人不言语,只是拼命消灭自己的面前的那一份,典韦更是把眼睛盯在锅里。王头儿看着眼里一阵发酸,吃了那么多年衙门饭,今儿终于看到真正为民的官了。唉,也不知能在这呆多久啊。

        不多时,众人心满意足地揉了揉肚皮,终于吃饱了,王头儿那两锅面条也只剩些汤汤水水了。杨雷看看众人,忍不住道:“都注意点形象,让外人看到还不笑话死啊。”

        史阿撇撇嘴,心想你刚才也好不到哪儿去,这话只能憋在心里,不好说出来。典韦却没那多多顾忌,张嘴就来:“公子,你自己呢?”杨雷脸一红,不搭理他。转头向张辽道:“文远,此次救灾事情一毕,汝且去练兵。当然,晚上回来仍需与史阿等人一起训练。”张辽应诺。此时,张世平禀道:“公子,此次救灾所费钱粮甚巨。吾等盘点府库,粮草饷银且够明年二月中旬而已。且后日即是新年,还请公子示下。”

        杨雷亦是苦恼不堪,自己以前是特种兵格斗教官,又不是什么大商人。想了想,还是无法。随即眼光往下一扫,但见张辽微笑不语。遂问之:“文远必有良策,可为吾一道否?”

        张辽一拱手:“公子,吾等乃是官军,粮饷自有朝廷调拨,此次赈灾所费钱粮对吾马邑虽巨,对并州亦不过是九牛一毛。公子既与吕主簿交好,不若派一心腹之人前往晋阳,钱粮一事想来吕主簿会多多照顾。”

        杨雷听着一愣,是啊,我咋没想到呢。随即叫一个弟子上前,手书一封,叫那弟子即刻出发,赶赴晋阳。紧跟着又向苏双张世平道:“今大雪方停。草原贸易可行否?”

        苏双不等张世平答言,急开口道:“公子,此次大雪尤胜往年。想必胡人牛羊牲畜亦是冻死冻伤无数。若此时交易固然可以牟取最大利润,然道路泥泞难行,实难成行矣。”杨雷闻言,目视张辽,张辽亦是点头,忽见杨雷目中疑惑,遂道:“公子,此次雪大,深没马膝,几不可行矣。草原贸易,只能推后。”杨雷点头,遂道:“既如此,暂且缓行,待初春雪融,再行不迟。”众皆以为善。

        除夕夜,杨雷将诸人叫至衙门厨房,诸人皆不解,杨雷笑而不答。未几,王头儿将按杨雷吩咐的饺子馅拌好,另取面擀面皮。此时,杨雷叫诸人帮忙包饺子,诸人方才明白,张辽心中不满,问道:“孟子曰:‘君子远鲍厨。’公子何将吾等皆叫至此处动手做饭?”

        杨雷瞥了他一眼,随口答道:“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文远既读孟子,如何不知春秋论语?”张辽脸上一红,遂不答话。

        杨雷又将饺子的意义说了说,表明是大家团圆,共同祝愿来年丰收平安之意,众人皆喜,遂开始一起动手。不过这个时候就不是谁武艺好就能包好的咯,令人惊奇的是王头儿,或许是年老经常做饭的缘故,不一会儿就将饺子包的弯弯顺。反观杨雷,亦是歪歪扭扭,众人皆有漏馅之作,互相看看,俱皆大笑。及至饺子煮熟,亦有蒸饺,一盘盘端上来,直馋的典韦直流口水,一边叫烫一边吃了个不亦乐乎。众人亦不客气,各自发动,先混个肚儿圆再说,这是杨雷的原话。

        翌日清晨,众人皆早起,个个互相行礼道是新年好,这是杨雷昨晚上教的,说是图个吉利。各人虽觉怪异,亦是心甘情愿,毕竟谁都愿意新年有个好彩头啊。

        日子在一天天过,不久便过了正月十五,此间一直没有什么大雪了。百姓的房子亦是草草盖起,可以算得上诸事和顺了。这天中午,就见那个派往晋阳的弟子风尘仆仆的回来了,见了杨雷,遂行礼道:“禀公子。吕主簿已命晋阳向雁门拨粮,待到雁门,雁门郡守便向吾军拨发粮草。此是回书。”说完,呈上一封书信。

        杨雷展开,见其言道:“龙波贤弟,自寿阳一别,甚是挂念。弟募兵之事,吾已知晓,钱粮之事,兄自担待。待他日挥军北上,布必自前来,与弟共踏草原。另刺史愿授弟为骑都尉,张辽为从事,马邑之事,尽托于弟。报信之人随后即到。愿弟努力向前,早竟全功。布上。”

        杨雷看完,不由叹曰:“奉先兄真爱民也,吾当尽力不负所托。”

        过几日,果然有公文前来,授了杨雷骑都尉,张辽从事,典韦史阿等俱皆在杨雷麾下效命,待有功再行嘉赏。众人皆是乐呵呵。马邑的日子就这么平静的过着,除了张辽有点累,他白天去操练士卒,晚上回来要和史阿等人一起接受杨雷的特别训练,弄得他恨不得弄个分身来用用。

        日子总是不会按照人的心愿平静的过去,即使他是穿越过来的主角。2月初,杨雷正吩咐苏双等人准备进入草原贸易。一个军士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见了杨雷,纳头便拜:“禀都尉大人,紧急军情。”杨雷吓了一跳,莫不是胡人入侵,急忙接过军士手托之公文,展开一看,不由脸色大变,那上面写着:“黄巾造反,贼势甚大,请都尉大人整顿军马,静待剿贼之命。”后面还盖着雁门郡守的大印。

        苏双见杨雷变了颜色,不由问道:“公子何事惊慌?”

        杨雷也不多说,只是将公文交他一看,苏双见了,亦是满脸惊讶,不由望着杨雷,轻声道:“公子,这草原之事?”杨雷摆了摆手,示意他别往下说。又转头对那军士说道:“汝且回去回复郡守,就说雷在此整顿军马,静待朝廷之命。”那军士告辞不提。

        到了晚上,张辽子军营操练回来,见诸人皆有忧色,遂问之。史阿将事情一说,张辽一皱眉道:“乱臣贼子,人人皆可杀之。且吾军虽未大成,亦堪称精锐,些许反贼,覆手可灭。公子何须烦恼。”

        杨雷叹息道:“吾非是烦忧张角等黄巾匪首,实是怜那被裹挟之百姓。打来打去,杀得还是我大汉的子民,流的还是我大汉的鲜血啊,苦的,还是我大汉的百姓啊。”

        张辽闻言,默然不语,片刻后又道:“公子之意如何?“

        杨雷牙一咬:“剿,当然要剿灭,若不剿灭,当成祸害大汉之根源。然吾祈愿朝廷只诛首恶,胁从不论。否则,大汉伤筋动骨矣。”众人闻言,皆默然不语。

        又过了几天,并州丁原的命令到达,依然是整顿军马。因为此时并州并非黄巾活动之地,当然,其他的农民起义军也是有的,不过吕布正在率军讨伐。且丁原害怕胡人趁机抢掠中原,故杨雷就作为预备队守在边疆了,以免到时救援不及。

        这样一晃直到五月底,亦是无别的命令下达。苏双张世平已经在拓拔鲜卑部交易了两次了,带回了大量的军马以及其他牲畜。而朝廷令各地自募兵讨贼的命令也早已传遍天下。杨雷的骑兵也激增至三千余人,步军亦有一千余人,此乃是无马可以装备,不然个个都是骑兵,即便如此,杨雷也算是北疆一方豪雄了,尽管他现在控制的地盘只有两个,马邑和桑乾。没办法,没人愿意来边疆,骑兵的行动范围又广,因此就把桑乾的周围防务主动接手了。雁门郡守也不管他,反而乐得杨雷自揽包裹。反正他是上面的人,雁门郡守常常这样想。

        六月初,一纸急令让杨雷忐忑的心落了下来,此是丁原应卢植要求发的调令,命杨雷带领人马即刻启程至广宗,助卢植讨贼。杨雷也不傻,以后的路长着呢,不能把老底儿全露了啊。于是命张辽率一千骑军留守,步兵更是全部留下,让苏双张世平继续与草原贸易,以便将步军全变成马军。自己带着典韦史阿等人,领着两千马军便往广宗进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